第156部分 (第1/4页)

刚开始,文申没有想到,宋徽宗居然让他统领三省事,放到现在的话那就是国务院总理啊。本来他不想干着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但现在沂州已进入正轨,没他有他都可以,于是他决定干干这总理之职,看看有什么感觉。

文申看着议政厅的众位大臣,暗想:“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也不能落了俗。但是干些什么事好呢。恩,还是先立威!”

想到此,笑道:“以后大家就是同僚了,为了能更好的替官家管理好这个国家,还请各位大人多多支持哦。”

说完,文申向众人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本官刚接手,有很多事情不是很清楚,还请众人先说说你们自己的基本情况。郑大人,要不你先来?”

郑居中拱拱手,笑了笑,“那好,本官就先说一下……”

文申有点郁闷的看着呱呱不停的郑居中,心想:“这家伙怎么这么能说,而且说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没有一个重点。以前怎么没有看出来呢,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当太宰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最后文申实在忍不住了,打断道:“郑大人,你能不能直接说一些重点啊!哪里被水淹了,哪里绝收了,说这些有意思吗?”

郑居中一怔,良久之后,问了一句,“太师,我们不管那管什么?”

“@#¥%&*&@……%#”

文申脑子顿时大了。暗想:“我说中国封建社会一千多年,一代代的没怎么变化,都是这群庸官搞得。算了,也不指望这群笨蛋了,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吧,只能这群人能顺利执行自己理念就行。”

“户部尚书呢,你现在说说全国的人口和税赋情况?”

一个中年男子起身作揖,“人口两千万户,每年税赋超过一万万贯,其中有很多实物。盈余四千万贯。”

文申笑了笑,“看来我们还很有钱嘛,现在本官交给你一个任务,把全国人口情况给调查清楚,过会我会给你一个要调查的内容。你要一项不落给我调查清楚。”

………【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官上任】………

正文'第一百八十九章新官上任——

御史中丞余深,现在已经是少宰了,看着坐在正首的太师文申,生硬的一抱拳,说道:“本官建议加大对作坊和海外商船的税赋力度,同时减少对百姓的户税。”

他刚刚上任少宰之职,怎么也要烧一把火。但他又看不惯还有个太师在他头上,加上知道文申开办了很多作坊,于是出了这个主意,同时认为文申肯定不会同意。

然后出乎他意料的是,文申居然点头同意了。使得众位大臣一片惊愕,文申对此,笑了笑,“余大人说得非常好,本官非常赞同,我们不如干脆以后不收户税了,各位觉得怎么样?”

郑居中觉得脑子不太够用,问道:“太师,如果不收户税,我们吃什么啊,靠什么养活这么多官员啊。”

“这个余大人不是说了,我们可以增加对作坊和商船的税赋征收啊!本官觉得这部分钱,不见得比户税少。对了,请户部尚书给我们说说,去年户税一共收了多少?”

户部尚书想了想,然后看了看众人,轻轻地说道:“二千多万贯!”

文申故作惊讶道,“才二千万贯而已,本官看以后就别收了!刚才你不是说户部每年盈余四千万贯,少了这二千万贯还有二千万贯呢,可以了,就这么定了。”

……

三天之后,全国各种都颁布了一条法令,以后不再征收户税了。在文申来看,征税户税是非常不公平,不人道的,取消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宋人眼里,那就不一样了。

在扬州的一个小村庄里,村长站在一棵老槐树下,拿着一个铜锣,使劲的敲着。没多久,全村老少全都围了过来。

一个中年男子拿着锄头,看着村长,打趣道:“村长你这是干啥呢,有啥重要事情啊。是不是又有什么劳役啊。”

“我觉得王大国说的不错,每次听到这锣声,我就知道没好事。不是劳役就是收钱,每一件好事。”一个壮小伙一副不耐烦地样子,看了看村长。

那村长嘿嘿一笑,大声道:“今天还真有一个好消息!”言罢,故意吊口味地看着众百姓。

“啥好消息?”

众人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一个个就像打了jī血一样,看着得意洋洋的村长,如果他再不说,就要上去撕了他。

村长见百姓的兴趣全都吊了起来,故意咳了两声后,大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