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再顺便看看有没有适合这盒子的清漆——”

傅家人见她事无巨细,一一都安排到人,傅阳先就笑道:“是,妹妹总管大人——”结果这话被傅正听了去,立马就将称谓换成了姐姐,照样学了一遍出来,一时间傅家上下都乐开了怀。

这次傅阳回来,带回来了钱姑父家的支持,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包装的问题,傅春儿一下子心情就好得多了。

她晚间还是细细地将家里铺子卖得所有产品都想了一遍,第二日顶了黑眼圈起来,却是与傅老实商量,要在夏天产的“鸭蛋粉”里再加一些润泽皮肤的材料,将秋冬款的“鸭蛋粉”制作出来。

傅老实答应了,告诉傅春儿,秋冬季的香粉,自然会有秋冬季的配方。他顺便也提了一句:“今年的桂花应该开得很不错,我与寿家打过招呼,请他们多留些给我们,回头好浸桂花油。”

寿家是广陵城最大的莳花商人,所谓“十里栽花当种田”,就是指的他家。广陵人家,除了自家院子里养的一些花草以外,若是再有需要鲜花盆景的,多半都是直接或是间接从寿家这里购得的。除了莳花之外,各种用来制香、浸油,甚至用来制酱入菜的桂花、珠兰、玉簪、素馨、玫瑰……等等,都会从寿家购买。傅老实早先做过戴家作坊的学徒,没有少与寿家打过交道。

傅阳这时候过来,听父女两个正在说桂花油的事情,突然插口道:“爹浸桂花油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往里面加一些药物,比如冰片、麝香之类?”

傅老实怔了一怔,“要浸药油啊?药油我就不太懂了。”

“哥哥说的有道理,要是这桂花头油,也能有些药效,岂不是又多一种新的路子?”傅春儿鼓励哥哥,“哥哥以前在大德生堂,对这些药材什么的都是熟悉的,不妨试试看,看怎么能够将药物也加到头油里去。反正爹的桂花油也照样浸照样卖,哥哥这新品头油就顺带琢磨着,什么时候琢磨成熟了,就什么时候发卖呗!”

傅阳点了点头,又说:“另外,咱家此前在铺子里发售的棒香与线香,也都是买了别人家制的香,再转手发卖的。我最近也想着,入秋前后天气好些,没有那么潮湿,我晚上也到院子里跟爹一起干活,看看怎样能做一些棒香和香件出来吧!”

于是傅家父子两个,每日晚间,就在隔壁院儿里的空房里摆开了阵势,不是做那些已经成熟了的产品——桂花油与“鸭蛋粉”,就是琢磨些新品。傅春儿则与杨氏一起,在灯下花着各种花样子,一边还教着傅阳读书认字,每日过得忙忙碌碌。

转眼入了八月,傅老实浸出的桂花头油开始畅销,只是这畅销不是在广陵城中,而是仙女镇上的销量陡增。尤其是那种用瓷白小瓶装了的桂花油,傅阳隔上几日,就要跑一趟仙女镇,将新浸的头油给钱姑父的铺子送过去。而傅家在下铺街的铺子里,头油与鸭蛋粉的销售开始有些起色,只是这起色与仙女镇钱家杂货铺那里的销售量相比,还是差得太远。傅阳与傅春儿兄妹两个,开始在广陵城中物色合适的铺子,和合适的租客,打算将自家铺子赁出去,收到的赁银再选他址,另开一家铺子。

一百三十五章 黄宛如相邀

八月初七那日,傅春儿从铺子回来,杨氏递给她一张帖子,笑了笑,道:“黄小姐隔了这么些年,终于又有帖子给你了。”

傅春儿奇道:“黄小姐?”

她拆开帖子,只见是黄宛如邀她八月十二那日去黄家新园子做客的帖子。此外,黄宛如还附了一封信给傅春儿,感谢她在兄长面前美言,说她现在家中好多事情已经开始上手,每日忙得多了,反而觉得精神头儿很足,一点儿也不闷。信上黄宛如一手小楷写得密密麻麻的,煞是端正好看。杨氏过来瞄了一眼,淡淡地道:“春儿,你也亲笔回一封信给黄小姐呗!”

过去两三年里,傅春儿不再亲自到富春茶社忙碌,在家中空闲时间终于多了出来,终于有机会把繁体字学得*不离十,字也练得好看多了,只是还不及黄宛如那一手蝇头小楷写的工整隽秀。而杨氏这样说,大约是私心里觉得傅春儿文墨上面也不输于大家闺秀,鼓励她去与黄宛如这样的世家小姐交往罢了。

傅春儿这时候倒想起来,以前黄宛如也曾经邀自己上门做客,那时还是去的黄家在常府巷的大宅。去之前,杨氏差点把压箱底的好衣裳都取出来,要改了把傅春儿穿出去见人。眼下杨氏对待自己与黄宛如来往的态度,依旧如此。此时距离八月十二还有五日功夫,这五日里,又不知道自己这位娘会想出什么来。

果然,杨氏忙忙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