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 (第1/4页)

通讯兵神色极为暗淡:“将军,可能,来不及了。”

旁边一个俄军参谋提出了一个相当中肯的意见:“将军,我们没有修筑阵地,士兵们的情绪已经很是恐慌,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组织部队有序的后撤,脱离战斗!”

正确的意见听起来总是逆耳的,虽然现在前线俄国部队确实十分被动,而且就像这个参谋说的一样,勃鲁西诺夫做了好多的准备,不管中国人怎么防守他都有进攻的办法,可惜他就是没有想过如果中国人进攻他该怎么防守。

“不!我们的兵力是中国人的三倍还多!如果我们撤退的话,不光是我们的耻辱,也是整个俄**队的耻辱!命令部队冲上去,命令小伙子们勇敢的冲上去和中国去战斗!看看他们的个头,有什么好怕的!你们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们手里的刺刀比他们更锋利。”

其实勃鲁西诺夫非常清楚,有的时候人多是没有用的。只是他一向狂傲,他根本不可能后退。理由和在喜峰口的吴大将军很是相似,退了,自己回去之后就没日子过了。

俄国人疯狂的发起了对冲之后,中国部队的攻击脚步终于停了下来,在一片无遮无拦的旷野之上双方的部队冲杀到了一起。

后面观战的杨司令脸部的肌肉抖动了几下,望远镜里面俄**队的数量明显要比中国人多,军阵也要厚实。

杨小林的头微微的摇了一下,对于勃鲁西诺夫将军的大名他还是听过的。这位俄国将军对奥匈帝国发起的那场突击战打的当时经典,被后世所有的国家研究。

一场战斗让勃鲁西诺夫名垂青史,不光是因为战斗胜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场突击战一下干掉了三个皇帝!

首先,奥匈的皇帝身体本来就不好,差点被勃鲁西诺夫打下老窝,吓的一命呜呼了。然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为在战斗中指挥错误,连连中计,让德国人也损失了六十多万精锐部队,德国部队对这位皇帝的指挥水平产生怀疑,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马上架空了威廉二世直接指挥战斗的权利。

最后,这场战斗虽然俄国人打的不错,但是先前俄国已经是连连战败,六七百万俄军将士战死沙场之后国内对沙皇的不满立刻爆发,起义发生了。这一场战斗让沙皇失去了最后的精锐部队,无力镇压起义,被伟大的人民政权推翻。

这就是著名的一场突击战,干掉三皇帝。

最让人意外的是,尼古拉二世对勃鲁西诺夫将军十分的倚重,可谓是言听计从信赖有加。他被起义军包围在皇宫的时候盼星星一般的盼着从前线回来的勃鲁西诺夫将军能挽救他的江山,可是当这位将军回去的时候,却是另外一个身份——红军将领!

总之,这是传奇的俄国将军。杨小林本来认为这样的对手打仗,会让自己有点麻烦的。但是他现在真的有点失望。

和自己对冲?从形式上看这一招并没有错,俄国人的兵力远远多过自己,但问题是自己不是傻子!

“命令所有部队缓步后撤,钱尧,马上进入最前线布置阻击阵地,炮兵调整标尺,给我炸死他们!”(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江左有男儿

三三冲锋的阵型可是经过无数鲜血的洗礼由解放军开创出来的,这种阵容不光冲锋的时候使用非常有效,在撤退的时候一样能够交替掩护。如果炮兵配合的好点给予拦截轰炸的话,一般不会让敌人的追击给自己造成太大的伤亡。

杨司令却没有让炮兵在这个时候对俄国人进行拦截,他就是要把老毛子往后面拉一点,不是说俄国人太多他怕打不过,对方阵容太密集了冲上去会让自己的伤亡大增的,拉出来一点好打。

在刚才攻击的时候三支部队就像三个箭头,一起冲上去看不出来什么差距,北洋军也能跟的上义勇军的脚步,但是这个微小的战术调整一出来,双方士兵的素质明显就不同了。

义勇军从攻击到撤退一气呵成,第一梯队慢慢后撤的同时第二梯队已经做好了掩护的准备,当老毛子冲杀过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丝毫的慌乱,北洋军士兵则差了一点,一线和二线的衔接显得并不成熟,一时间有些慌乱,隐隐有被俄国人追杀的态势。

孙传芳这个时候虽然极力想稳定局势,可是整个队伍还是开始乱了起来。好在旁边的二杆子反应很快,他知道如果北洋的队伍被俄国人冲开,那自己这边也是麻烦。

没等杨小林给他下什么命令,就派了一个团过去支援孙传芳,这才帮助北洋军稳住了后退的脚步。

钱尧已经布置好了兵力,等到杨司令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