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 (第1/4页)

前的时候,他们忽然对前线的将士们付出了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杨小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老百姓看到战绩还不够,你必须让他们知道你为了这个战绩付出了什么。有的商家以前还觉得自己捐钱捐物已经算是支持抗俄了,但是这一时刻他们忽然明白。其实前线将士付出的东西远远不是钱和物品能够衡量的。

感动过后就应该是激情了,跟在吴兆麟他们后面的就是四千多俄国老毛子,这些人不想古雷格雷维奇将军那几万人,那几万人是放下武器走入战俘营的,所以看上去还算军容整齐。这四千多人不一样,战场上抓回来的,什么狼狈样都有,甚至有人跑的裤子都跑掉了,杨司令押他们进来之前也没有找条裤子给他们穿上。

这个时候那些商家才想起来燃放鞭炮,整个北京城过节一般的热闹。

总之这个仪式搞的还不错,基本上达到了杨司令想要达到的效果,后面的新闻发布会开的也相当顺利,这个时候支持中国的和支持俄国的已经阵容非常分明了,那些英法的记者你就是把事情办的再好他们也是站在俄国人一边,德奥的记者则正好相反。

不管外国人怎么说,中国的老百姓现在好点不考虑他们的态度,这场胜利被北京城带来的极大的鼓舞,即便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只是刚刚开始,可是对于胜利,对于袁大总统说的一定能守住北京这句话,大家真的信了。

俄国方面的情况恰恰相反,基伶斯基将军努力的让部队恢复斗志,同时在做着重新发起攻势的准备,可是俄国人的情绪真的很不稳定。俄国少将德西建史诺维奇给他的母亲写了一封家书,充分的说明俄国部队面临的情况。

“妈妈,这几天我感觉到非常的沮丧,我想整个部队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我遇到了一位中**人,我很喜欢他的风度和那份气质,假如不是在战场,可能我愿意和他交一个朋友。我们的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几天前我们还认为这将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碾压式的战斗,但是现在我真的无法判断战争的尽头在什么地方。情况糟糕透了。部队的情绪很不稳定,有些士兵显得恐惧。有的人则叫喊着要马上打过去给中国一些报复。

我对司令官还有那些将军们的态度失望极了,你们在国内是不可能知道这场战斗的消息的,那帮家伙想的不是赶紧做些事情出来挽回战场的局势,而是用一些谎言和借口来替这次失败涂脂抹粉。

我认为勃鲁希诺夫将军提出的马上不惜一切代价再次打回去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人正在庆祝他们的胜利,他们不可能想到我们会接着发起攻势。但是指挥部否决了这个意见。这帮家伙全凭自己的感觉行事,他们在战场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整个高层都是这样一种作战态度!

而让我一直尊敬的阿克波利尔将军现在好像也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勃鲁希诺夫将军的指挥权被剥夺了,事情真的非常糟糕。妈妈,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一次我们可能要输在中国人的手里了。”

作为一个俄国少将,德西建史诺维奇自己都对战争感觉到失望了。他的失望其实并不是杨小林给他的,而是来自于他对俄国内部的了解。外界都说俄国人的军事力量比中国人要强大许多,但是德西建史诺维奇却知道,俄国的军事体制真的太糟糕了!

就拿部队的将军们来说,战功并不是他们升迁的唯一标准,资历。人脉,有的时候比战功更重要。

对于那些打了败仗的同僚俄国将军们缺乏容忍,他们总是喜欢把所有的责任都给推在那些战场上失败的将军身上。比如这一次战斗,勃鲁希诺夫被击败是他自己指挥失当。但是俄**队在大集团行动中配合不够也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这个问题却没有人提起,大家都在往勃鲁希诺夫身上扔石头,明显是想把已经掉在坑里的勃鲁希诺夫给一下砸死算了。

中国人那边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尽管他们取得了胜利。但是中国的总指挥杨小林在军事会议上面做了自我检讨,承担了喜峰口一战中国南方革命军五千士兵几乎全军覆没的责任。

杨小林说这是因为战前他对可能会出现的局面预计不足,所以在机会忽然到来的时候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的。并且他在会议上向南方革命军人道歉。为他以前对革命军的态度表示忏悔。

同时吴兆麟被任命为中国第三方面军司令,他将带着部队去山东,负责第三方面军的组建工作,而参加喜峰口战斗部队编制也被保留了下来,杨小林将他们确定一个师的编制,而中国的大总统袁世凯亲自给这个师命名——共和第一师,师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