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 (第1/4页)

,最好能让袁世凯接受下台这个现实,然后用一个体面的方式完成权利过渡。

这就是萨道义先生说的,中国式的解决。杨小林已经快到北京了。

谁都看的出来对北洋的处理其实就是杨小林他们在取胜之后的一种让步,而袁世凯最后能不能妥协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老袁如果配合的话,那些整个事件你好我好,如果袁世凯非要拿一条老命来拼,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其实这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那一层窗户纸,不捅破大家都好过,一捅破对谁都没有好处。欧洲的局势也是一样,杨小林根本没有想到,因为中国对俄国战争的胜利,让巴尔干火药桶的局势一下变的更加紧张了起来。

就在杨小林干掉了俄国一百多万大军的同时,奥匈帝国向南扩张,正式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两个巴尔干小国。一时间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法国人是震怒不已,急忙向瑞士边境增兵,要求奥匈帝国马上退出这两个国家,否则法国将用大炮和他们说话。

奥匈帝国根本不搭理法国,德国的威廉二世很快发表了声明,如果法**队敢进入瑞士,介入这场奥匈帝国“解放”巴尔干人民的战争的话,德国部队将毫不犹豫开入法国领土!

奥匈帝国一下把本来就已经紧张的局势变的更加复杂,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和俄国人达成了秘密协议。

土耳其人乘着俄国和中国干仗的时候打了老毛子一个突袭,让老毛子吃了不小的亏,尼古拉岂是那种愿意吃亏的人?加上巴尔干国家这一段时间也对自己这个“保护者”并不友好,尼古拉二世就悄悄的告诉奥匈帝国,你去打巴尔干,你能打下来多少你打多少,我绝对不会介入。条件是,我打土耳其,你也别管!

他们就像是同时看上了一块宝藏的两个强盗一样,一拍即合!法国人够不着巴尔干那一片,加上德国人放话出来了他们真不敢乱来,要求俄国出兵俄国也不搭理他们。

当俄国人默许了奥匈帝国的侵略之后,巴尔干国家无力反抗,法国也真的帮不了他们什么,只能看着奥匈帝国弹冠相庆。

在强盗们看来这可能就是一次不太公正的分赃,巴尔干国家要求英法强势介入,不惜发动战争。可是他们的要求被英法无视了,因为说到底那里的利益和英法没有多少切身的关系。

不要希望绅士们能出来主持正义,因为他们无法代表正义。这个插曲经过几个国家的表态之后慢慢的居然变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奥匈对波斯尼亚那里进行了实际的军事占领。

绅士们在这个时候绝对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这次放纵会成为日后一战的导火索,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被他们欺压的民族到底有多么的不甘心!

在奥匈军队进入波斯尼亚的时候,反抗就从未停止。

熊大班长当初在武昌用三颗子弹点燃了整个中国的战火,这真的算不了什么。若干年之后,有一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年轻人用两颗子弹点燃了整个地球,他向全世界诠释了一个民族的不屈。(未完待续。。)

第一四一章 破局

现在的欧洲人就像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一样,他们就是一帮强盗,总是仗着自己的武器先进,开着舰船到处去欺负人。他们把全世界都看做是他们的蛋糕,他们把其他几个州的人民当真劣等民族,肆意的欺凌着。

直到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差一点把欧洲给夷为平地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战争究竟有多可怕,他们才知道那炮弹砸在自己家园的时候心中到底有多痛。那个时候他们的世界观才慢慢的改变,戴高乐主动放弃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总理给犹太人下跪,都是在他们自己饱尝了战火之后的事情。

中国和欧洲不一样,为什么在杨小林打基零斯基的时候中国会出现大规模的要求和谈的声音?因为中国从一八六零年开始就没过过安稳的日子,中国的老百姓渴望安定,他们希望战火能早早的离开自己。

杨小林知道自己必须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没有硝烟的生活。

“我们的政府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也不是发展经济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维护中国上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的权利!我们进行的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战争远离他们。我们必须让他们在辛苦的劳作之后不用再靠草根和树皮裹腹,我们必须让他们的孩子也能坐在学堂里面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劳动者都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

这是杨小林回到北京城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