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部分 (第1/4页)

这说的是实话吧?正是因为警察的这些不作为,让二十一世纪的坏人越来越猖獗。

在这里,杨片警要替自己队伍喊一声冤枉。所有的警察都想除暴安良,这一点不用怀疑。他们为什么那么做?因为衡量他们是不是一个好警察的人不是人民群众,是一种几乎变态的制度。

打个比方,你一个基础派出所一年抓了两百个小偷,厉害吧?两百个小偷全部都按照偷盗罪行判刑了,人民群众肯定满意。但是领导就不满意了,你工作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你的辖区一年之内会发生两百多起偷盗案件?你这个所长别当了,当友邻单位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就是这么一个标准!衡量一个派出所的警察好不好,看两点,第一点是你这个辖区的发案率,发案率越低,说明你们工作做的越好。第二看你的破案率,有了案子马上能破,说明你非常有能力。

有些脑残的地方还对警察要求必须百分百破案率!这直接注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你丢了钱之后,警察同志一般是不给你立案的。立了,他找不回来,他今年就不是百分百!街上看到碰瓷的,他不会按照诈骗去处理,因为他的辖区不能发生诈骗案。

现在大家都应该明白当年杨片警为什么愿意给老头老太太找狗了吧?他宁愿去找狗他也不去抓小偷,因为你抓多了你影响所长的政绩,你影响大家伙的奖金,你就是整个队伍的害群之马。

大家也该知道那些冤案为什么发生了吧?说句不好听的,我跟你无冤无仇,我干嘛冤枉你?原因就在于那个变态的制度,他逼着我要百分百破案。

杨小林自己建设现在的警察队伍的时候,他首先就抛弃了那什么发案率和破案率,衡量一直警察队伍何不合格的唯一标准,就是当地纳税人满意不满意。(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顺其自然

不光是在自己队伍的建设中杨小林用这种方法,衡量其他的政府部门的业绩,他也采取这个标准。所谓的纳税人,是收入到达一定阶段之后,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占个人总收入百分之十五以上的个人。

杨小林给予这些人监督政府的权利,用他的想法就是用民主来监督集权的运行。这个想法行不行他也不知道,而且纳税人只有提建议和给领导打分的权利,还没有实际的罢免权。

他们的打分和提议只是告诉上级领导,自己的下属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至于要不要罢免,影响不影响仕途,这些都只是领导对自己下属的参考意见。

还是那个观念,你民主可以说话,我还找机会让你说,但是你说的我听着,是不是按你说的办,就看我的想法了。

也许这样的监督有些乏力,运行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杨小林坚持一点,有问题我就改过来,这个制度再不好,也总比什么百分百满意来衡量政绩要好的多。要求零投诉,零上访,零差错,这逼出了多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已经数不胜数了。

杨小林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中国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他的制度就是我不怕你错,错了就改就可以了。

制度就是这样,说说女权吧,有的问题其实任由发展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一点他在东北就已经得到了经验,而这一次在北京,女人们的斗争一样是这个结局。

当女人们开始要求出来像男人们一样工作的时候,整个社会都显得异常恐慌,特别是像袁世凯那种人,拼命的阻止。两派人争吵的非常厉害,大有一种再演民主与**大战一场的架势在里面。

可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没到。一些勇敢的女人们终于走出了家门,甚至还是男人们鼓励她们出来的。北京城的小商小贩现在男女各局一半,饭店的小二基本没有男人了,这块阵地彻底失守,而工厂里面也出现了女人们的身影。

男人们真没有办法了。

现在北京城到处都在建工厂,修路,盖房子。一个大老爷们只要你能卖下力气搬的动那砖头,一天不讲多了,一个大洋轻轻松松就能到手。可是你出来干活,家里小摊还出不出了?不说那摊子一天也能赚个温饱钱。就说现在行情这么好,你要是几天不出摊,你那摊位可就没了!老主顾也都到别处去了。

实在没办法男人们只能和女人商量,我去搬砖,你看着摊子。

农民也是一样,现在家里地是自己的了,出来做工虽然赚钱,可总不能把地荒了吧?只有有劳娘子了,今年你累点。为了这个家么。等明天咱存点钱,给家里买台那样的拖拉机就省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