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 (第1/4页)

整个康斯内次城一下子就沸腾了,俄国人在欢庆胜利,这个时候他们想起来问问施特塞尔,为了让中国部队参战,俄国人要付出生命代价?施特塞尔告诉这些俄国人,中国部队没有参战,这一点中国官方在北京说的已经非常清楚,中国不会以任何理由向日本宣战的,中国义勇军不会在国门之外的任何地方进行战斗。

至于现在在打仗的这些中国人,他们不是义勇军,只是出于对俄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同情,主动来帮助俄国的中国志愿者队伍。没看到他们的旗么?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就是说这些人不代表中国官方,在战争胜利之后他们将无条件的撤回中国。

当然,施特塞尔跟俄国人说的很明白,我们不应该让这些人什么也得不到,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些报酬,至于这报酬是多少,完全由我们俄国人自己来决定。如果这些中国人在战争之后愿意生活在俄国的话,施特塞尔希望俄国人民能够欢迎他们。

康斯内次的老毛子在这个时候对中国人是感激万分!就像杨小林说的那样,你提醒他前面有个坑他不会感谢你的,可能他还会说上一句:“我自己看的到,要你多嘴?”

但是你把他推到坑里去,在他发现自己爬不上来的时候拉他一把,你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俄国人在想着怎么感谢中国这些志愿者的时候,中国的坦克部队在继续前进,中午一点钟的时候第一混成装甲师和日本援军遭遇,半个小时之内中国三个装甲师赶到战场,日本援军随即被击溃。

战斗打响的第一天中国人就战果辉煌,部队往前推进了五十公里,歼灭日本两个师团,重创一个师团,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的,在和日本援军发生战斗的时候,第三装甲混成师就开始包抄日军的后路,如果让他们得手,日本这四个师团也是盘子的菜!

可是俄国那糟糕的道路帮了日本人一个大忙,第三混成师的脚步慢了那么一拍,让日本人从即将扎紧的口袋里面给逃了出去。(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束手无策

战争开始之前日本方面的准备不可谓是不充份,直上松原对义勇军传统的突然袭击的战术是非常的了解,为此他把整个日本军队布置成一个梯形的纵队,一旦前面遭到突然袭击,后方可以马上支援上去,一波又一波的援军不断的投入,在他看来应该能够让中国人的攻击失去突然性。

但是战争刚刚开始三天,日军的指挥系统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梯形的纵队在中国部队那闪电般的速度下给日本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前方的部队根本没有能力坚守到后方援军的到来,而后面的部队若是敢上去增援,也是给中国人制造野外歼灭他们的机会。

直上松原真的做过尝试,在第二天他试着集中了四个师团的日军兵力试图对正在攻击的中国部队发起反攻,他想在自己策略失误的情况下通过攻击来迟滞中国部队的前进速度,赢得调整的时间。但是那四个师团还没有到达预定的战场就遭遇到中国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的冲击。

经过一番战斗他们除了证明了在野外传统步兵更没有办法抵挡中国坦克的冲击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残余的几万日军坚守在一片并不适合防御的地形上,依靠着临时修筑的那些防御工事,等待直上松原司令官能派部队来把他们救出苦海。

这样的战斗真的让那些西方的军事专家们大跌眼镜!开战之前他们以为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想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可能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都要经历一番艰苦的厮杀。

可战争开始,中国人好像不是再打仗,而是在行军!应该说他们再用一个比现在各国部队的行军速度还要快的速度再往前推进!

中国的官方媒体相当的低调,对战争的报道忽然变的少了许多,对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新闻中也是一笔带过。与此相反的是施特塞尔那个家伙忽然再度高调了起来。西伯利亚自卫军被日本人打剩下的那些部队就跟在中国人的身后,中国消灭一个地方的日军他们去光复一座城市,在第一天自卫军就光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二十余个城镇。

自卫军进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里日本国旗给砍下来,挂上俄国的国旗,对于战争期间给日本军队提供方便的那些俄国人,他们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打击。

俄国人民像欢迎解放者一样的欢迎他们,那些老奶奶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珍藏在家里的面包拿了出来,非要让这帮小伙子吃光了才准他们再度离开,那些俄国的年轻人缠着自卫军的军官,要求加入部队。要求上战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