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怂棺苣伤笆杖胛�2812万美元,税后利润为264万美元。1990年,公司总收入为4990万美元,税后利润为404万美元。但是1991年,税后利润几乎与前一年持平,为435万美元,而总收入却增长了50%,达到7409万美元,这些数字表明,就赢利率来说,总收入是多么具有欺骗性;并且它也很好地显示出米拉麦克斯在1992年为了保持与前一年相当的收入水平,得投入多少资金。连续3年赢利率依次从9%降到8%再到5%。电影生意向来具有周期性,大制片厂由于资金实力雄厚,能够挺得过那些不可避免的萧条期,但是,在行情糟糕的年份,对于一家小独立电影公司来说就很难度日,连续两三年都如此的话,几乎就无法生存了。

据说米拉麦克斯在1992年发行了22部影片,总收入达到3900万美元,每部影片平均收入为180万美元。新的帝门公司在圈内被称作“Dementia”,以发行《猛鬼追魂3》(Hellraise3)、《人间地狱》(Hell on Earth)一举成名,该片总收入达1200万美元,《玉米地的孩子2:最后的牺牲》(Children of the CornⅡ:The Final Sacrifice)预算投入90万美元,总收入达700万美元,两部影片加起来比米拉麦克斯收入的四分之一还多一点,这些数字还不包括预付和开支,不含财务安排、辅助收入等等,只是公司部分效绩,但是他们显示的业绩并不好。资金周转完全不畅通。据塔斯克回忆:“债主不断上门讨债,都说‘你们为了参加戛纳节,每天都补助50美元’。你总不能去吃汉堡包吧。公司要求员工们把印有文字的纸反过来当复印纸用。他们不去换旧色带,让办公室人员反复使用旧复印机。员工们喝咖啡、喝水、停车都得自己付钱。”塔斯克说,“你会听到他们都不给摊贩付钱的事,或者砍价说:‘我只给你75美分。’他们经常鼓励我们说:‘尽可能多读杂志,跟评论家们保持同步,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同时还要多看电影方面的报道。’忽然间又传来‘别的杂志都砍掉,只保留《综艺》和《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er)’。”员工拿着他们的工资支票跑着去银行,以免他们又变卦(他们倒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斯图尔特·伯金回忆道:“鲍勃常常走过来说:‘你们过几天回家工作怎么样?马上就断电了,电话也没有了。’付不起账单了。”鲍勃本人回忆道:“我经常去蔡斯曼哈顿银行,先是跪着,最后变成匍匐在地上讨钱。你得向银行家们解释简·坎皮恩是谁,在解释中途又想,我怎么都在说话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买卖游戏 1992—1993(12)

换句话说,米拉麦克斯就像加利福尼亚那些悬臂式房子,每当下雨的时候,危险到快要从山丘一边滑向大海里去,公司完全用四根不稳的柱子支撑着:北美影院发行、海外销售、录像带、付费有线电视。影院那条腿早已虚弱不堪,因为即便在黄金时代,温氏兄弟干的也是一个需要投入很多而收入微薄的行当。在这个行业,他们制作的影片越多,需要投入的资金越多。为了保持不败,他们得加速奔跑,即便那些“成功”的影片究竟能赚多少钱也是个问题。影片在剧院上映的时间越长,他们需要支付的广告费越多,用于支持放映方的票房收入的分配额会越大。他们跟HBO做过一笔交易,后者付25%—30%的制作费用,可是很快这个合同就要过期了。这种关系对公司相当重要,因为米拉麦克斯发行的偏门作品决定了观众将是高层次的看付费电视的人群,因此没有多少免费电视的价值。但是,即便像HBO这样的地方电视台也正在试图用好莱坞大片来扩大他们的观众群,当HBO拒绝续签协议时,对米拉麦克斯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特别是米拉麦克斯还欠着包括米德兰·蒙塔古在内的好几家银行的钱的时候,被温氏兄弟雇来去填补HBO的漏洞的CAA的约翰·普泰克(John Ptak)说:“哈维的处境相当危急。”

但是,换个比喻的说法,1992年就像坐一次过山车,跌到低谷后随之而来的则是惊心动魄的高峰。离开圣丹斯到新线公司担任采购部主任的托尼·萨福德有一度非常郁闷,他选择在那个时候跳槽到米拉麦克斯。“他们在偷袭敌营方面很有一手。”他说,“我对于离开一个蒸蒸日上去一个在别人看来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的公司有些犹豫不决,这家公司有那么多影片毫无反响,库里还积压着许多产品,而银行还在逼债。但是,我也经历过新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