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敲床ɡ季突崽崆霸�1921年被“赤化”。

最为著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这个叫嚣着“三个星期内摧毁苏联”的狂妄纳粹党徒,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库尔斯克遭到了惨重的失败。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这一切都注定,似乎外来力量无法摧毁这个顽强、坚韧的民族。

可是,正如以前的沙俄政府,每一次这个泥足巨人总是先从内部崩溃了。

我们在前面说过,苏联拥有近2000万名共产党员。但是,在叶利钦等人发动*政变时,却没有一个人,为保卫自己的机关大楼、苏维埃和共产党而战斗过,苏联共产党在早期的战斗力早已荡然无存。

这样这个共产*家的崩溃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根基就在于苏联的共产党员。大家不要忘了,一手操纵苏联解体的叶利钦曾经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一个曾经的共产党员最后却成为了反党分子。

195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次震动世界的会议。

1953年3月,随着被成为“红色钢铁”的苏联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的逝世,赫鲁晓夫接过了苏联这部告诉跑车的接力棒。

然而,这位连中学文凭也算不上的苏共领导人,这位在斯大林面前唯唯诺诺的人,却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打出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旗号。

我们暂且不说斯大林是否有错,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讲到。就是“全盘否定”这一点,赫鲁晓夫就已经错了。根据《辩证法》的原理,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人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说斯大林完完全全就是对的,但更不能说他完完全全就是错的。

没有正确的对待斯大林,也就等于没有正确对待斯大林——苏联模式。正是因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全盘嘛,当然就是全方位的否定过去的历史,全方位的否定计划经济。这样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所做过的一切全部都是错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是绝对的错误),当然,斯大林的确犯过许多严重错误,但是*主义不是教条主义,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斯大林当然明白这一点(我想*的首脑们一定也明白这一点,不然改革开放岂不是“背叛社会主义”了),因此斯大林有必要修改马恩的社会主义模式。

首先,斯大林面前的路,是谁也没有走过的一条路,更是一条十分艰险的路。的确,可能斯大林确实没有列宁那样的能力,可是其他的人谁又有呢?主张“花布工业化”的布哈林?“超高速经济发展”的托勒茨基?恐怕谁也不行,那么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撇开不说。

正是由于这一点,斯大林难免在这方面犯错误,因为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使用。

言归正传,既然“全盘否定”了,那么斯大林的一切改革,连同高强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部被否定了。问题是否定倒是否定了,可是赫鲁晓夫执行的,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的高强度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是斯大林——苏联经济模式。但是这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苏联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回归过去,或者对现有体制进行改良。不是“全盘否定”吗,那过去的一切都是错的,这条路就被赫鲁晓夫封死了。改革已经被戈尔巴乔夫搞砸了,那么就只有一条道路——走西方“*”道路。

叶利钦等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里我们可以提一下苏联解体后,走西方“*”道路的俄罗斯的经济情况,这是相当有趣的:

在苏联解体前,苏联仍然是拥有三万亿美元工农业总产值(注意,是工农业总产值,而不是国民生产总值,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工业强国。但是在苏联解体第一年,俄罗斯经济就倒退了整整一半,在随后的十年里,在世界各国经济都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罗斯经济却不增反减。到俄罗斯经济最差的时候,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剩下了4000亿美元,并且90年代俄罗斯的一次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减缓和股市的暴跌,美国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与前者的差别我想大家都看见了,我就不用细说叶利钦“改革”的正确与否了。

第二,共产党员的*是苏联在关键时刻被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原因。

共产党员的*还有另一个直接表现——官僚主义。

早在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时,就发现了苏联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很多人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