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所向立效,其利钝举听之天。”

其实高迎祥的决定也就是个和稀泥的做法,无非让各支农民造反军各自行动,想流窜的就去流窜;想打硬仗的就去打硬仗;想打大城池的就去打大城池。无非是相互呼应,突出一个高迎祥居中指挥的地位来。

所以高迎祥的决定立刻得到了所有首领的一致赞同,他们皆曰:“善!”

接着就是具体的军事安排了。那些首领先是自告奋勇,接着不定的再抽签。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整体的军事安排:

革里眼、左监王南下南阳府和湖广挡住湖广明军的围剿;横天王、混十万向西迎击洪承畴派出的陕西官军;曹操、过天星分屯荥、汜之间,探中牟、邓、尉以吸引调动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汝宁府之明军。

而张献忠、闯王高迎祥向东攻略,破城下邑,所得金帛子女由各家各营惟均。而老回回、九条龙为游徼,往来策应。

为了防止西军不敌,再以射塌天、改世王为横天王、混十万后继部队。安排完所有的部署以后,杀牛马祭天誓师,准备出征。

从这个军事计划就可以看出来,农民造反军完全就是一个西守东攻,南北两翼自由活动的态势。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的东面和南面就是明军防御最薄弱的地区。

而这么一来,汝宁府的西南面;叶县的南面和北面;汝宁府的北面;归德府的西面和北面都将笼罩在农民造反军的兵锋之下。可以说汝宁军的防线是处处烽火。

而本应该绝密的荥阳大会军事部署也意外地被泄漏了。在荥阳大会后,有位自称得知消息的陕匪小头目逃亡至官军,河南巡抚玄默在审问以后获知了这一重大消息。

虽然不知道这一消息是否是农民造反军放出来的烟雾弹,可是为了重视,玄默依然把这一消息通传到了临近的地区。

于是这样一来,河南本地明军完全收缩了起来,他们只是重点保障洛阳、开封等黄河沿岸地区,其余的地区是完全都放弃了。

玄默只是派了左良玉所部八千移至开封以东,防备着进入山西的农民造反军再渡黄河威胁开封城,或者攻入归德府。在玄默的想法中,凭着侯恂对左良玉的提携之恩,左良玉总该尽心尽力了吧。

而山西也是全境防御,连五省总督洪承畴派出的取道太原到河南支援的张应昌、曹文诏部三千军队也被山西巡抚重金挽留。而又不要拼命,又能够获得重利,张应昌、曹文诏部也就心安理得地在太原常驻了下去。

山东巡抚朱大典也被农民造反军的浩大声势给镇住了。他一定要等到关宁铁骑、天津和通州的一万朝廷援军到达,才肯率领山东援军赶往河南。

而南面湖广襄樊地区的明军也全部动员,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农民造反军,他们现在自保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到河南去救援呢?

而汝宁军控制区后的大运河漕兵以及山东部队、中都凤阳的明军等,有着汝宁军挡在前面,他们倒也乐得轻松看场好戏。反正汝宁军打死打生的也不管他们什么事。不要说援军了,他们连一粒米、一枝箭都没有给汝宁军支持一下。

而农民造反军却正如荥阳大会所安排的,他们兵分三路:一路由陕州渡河,北上山西平阳;一路由武关经南阳地区进兵湖广襄阳;一路由卢氏县东攻河南郡县。

面对着农民造反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只要汝宁军想要保住自己控制区的安宁,他们就绝对不能够避让,要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基础上,独立地与这三路农民造反军发生战斗了。

更为可悲的是,因为通信不畅和不被重视,汝宁军这里也没有得到朝廷和河南巡抚衙门的任何指挥命令,连荥阳大会这样重要的情报都没有报于汝宁军。所以汝宁军完全就是在黑暗中摸索着与农民造反军的战斗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也就是猜

书房中已经点着四组蜡烛,可是毕竟不能够象现代一样灯火辉煌,所以书房内还是有些昏暗。吴世恭几乎趴在了书房的书桌上,仔细地看着铺开的早就烂熟在心的河南地图,反复考虑着农民造反军的进一步动向。

今天是崇祯七年十一月十日,在黄昏时分,河南巡抚玄默的信使赶到了。而这次玄默不是简单地派了一名小校来送信,而是派了巡抚衙门一名名叫周俊吾的参议。

这位周参议也就二十出头,举人功名,与玄默一样也都是北直隶人士。按照明朝官府的规矩,那名周参议也肯定是玄默的子侄弟子辈的,绝对是玄默的亲信,无非是让其熟悉一段衙门的事务以后,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