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 (第1/4页)

了。”

“哦!”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吴世恭也不想再多插手了。那位车夫的行为也确实古怪,如果他是官宦士绅人家的奴仆,见到官军以后也绝对不会亡命而逃的。

不过看着这辆马车的做工和那位丫鬟的服饰,这主仆俩人也不是出身于什么小户人家的。不过吴世恭也没有闲工夫管这种事,他的外国名字又不叫福尔摩斯。

而那名小丫鬟当然也看到了吴世恭这位首领,可是当她又看到吴世恭听了亲兵的禀告以后,根本就没有管这件事的意思转身就要走,小丫鬟就急了。她对着吴世恭的背影是大喊大叫,连一直坐在马车中没什么动静的小姑娘也把车前的布帘掀开了一条缝,对着吴世恭喊了起来。

既然已经决定了撒手不管,吴世恭当然也不会改变主意。这天底下的事多了,吴世恭一个人也顾不过来。再说,这营地也有兵丁看守着,虽然饮食、住宿简陋些,可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可没走了几步,吴世恭却觉得那马车里小姑娘的叫喊很熟悉。不是熟悉那个声音,而是熟悉说话的口音和用词习惯,吴世恭仿佛是在哪里听到过。

于是吴世恭就停下了脚步,仔细地琢磨了起来。突然,他眼中闪出一丝精光,因为吴世恭想起那位小姑娘说的是什么话了。

明白以后的吴世恭立刻转身,大步走到了马车跟前,接着很恭敬地向着那位小姑娘躬身行礼道:“在下有礼啦!请问姑娘贵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领导的无奈

看到吴世恭带着十几位亲兵急步过来,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那位小姑娘就立刻停止了叫喊,吓得是浑身发抖。连车前的那位小丫鬟也吓得逃上了马车,连布帘都忘记了拉上,只知道和自己的小姐抱在了一起。

可是当她俩又见到了吴世恭礼数周全的行礼后,那位脸色还有些惨白的小姑娘也稍稍有些安心,她推开了怀中的小丫鬟,坐着一福颤音道:“奴家姓叶!”

其实刚才吴世恭问这位小姑娘的姓氏也只是一个例行公事。可是听清楚了那位小姑娘的回答后,吴世恭浑身是一僵,弯着的腰也好半天没直起来。

吴世恭的神色立刻严肃了起来,他直愣愣地看着那位小姑娘,过了好半天,才缓过气对亲兵下令道:“把这俩位姑娘安排到州衙的上房中去。记住!不要让旁人知晓!”

其实吴世恭身边的亲兵们早就在互递眼色了,在他们看来,吴世恭肯定是垂涎这俩位姑娘的美色,要来个金屋藏娇了。所以听到了吴世恭的命令,他们也都是毫不意外,所以立刻就把这辆马车包围了起来,拉着马向着州衙走去。

可这次确实是有些冤枉了吴世恭,因为吴世恭对那位马车里的小姑娘感兴趣的并不是……好吧!也有这俩位姑娘长得挺漂亮的原因,可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那位小姑娘说的是明朝标准的“普通话”。

而明朝的“普通话”不是象现代以北京话为基准的,而是当时朱元璋的家乡话——凤阳方言。可是现在在这凤阳地方听到凤阳话也不稀奇,吴世恭稀奇的就是,那位小姑娘的凤阳话是特定的凤阳话,也就是说,是明朝皇族专用的凤阳话。

我们都可以理解。一个朝廷总要有个统一的官方语言的,否则来自五湖四海的大臣们说着南腔北调在朝廷上也说不到一块儿去。

在明朝建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就规定了把其家乡的凤阳话做为了朝廷用语。可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变迁,这官话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北京话了。其实这个道理也相当简单,那些大臣们不仅仅是要在朝廷上议政的,他们也要在北京生活的,如果说着凤阳话在北京生活也确实很不方便的。

可是毕竟凤阳话做为官方语言的规矩并没有废除,那还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呢,所以只要是皇族和贵勋子弟。多多少少还是要学习这门方言的。

吴世恭做为一名贵勋子弟当然也学习过这门方言。虽然在当时学习的时候,吴世恭也与其他的贵勋子弟一样只是学了个皮毛,但是对于这方言中的一些特定用语还是有些印象的。

做为官方用语的凤阳话当然与民间的凤阳话有所不同,有些粗俗的词语就被弃用了,又添加了许多风雅的用语。更主要的是。皇族所说的凤阳话有些特定的词汇,而这些词汇非皇族成员是绝对不能够使用的。可是刚才吴世恭却从马车中的小姑娘嘴里听到了几个这样的词汇。

这也就是为什么吴世恭去而复返的原因。更是吴世恭对那位小姑娘相当恭敬的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