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部分 (第1/4页)

斜的程度就越来越厉害了。

当然,那汪家肯定是一直死盯着竞争对手的,刚有苗头,他们就开始寻找原因。一开始,汪家认为马家的崛起是因为海贸。

其实在明末这时候,江南的工业和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生产过剩,因此,决定一个大商家衰亡的已经变成了谁能够多抢占市场了。

因为通过吴世恭的关系交好了郑芝龙,再加上吴世恭本人就有六艘海船,所以马家的海贸出口量是大增。不要小看这几艘海船,要知道,当时明朝至日本的黄金航线每年的船次也就是百艘出头,而一艘船大明、日本跑个来回也就是两、三个月时间,所以就可以看到马家的海贸占有了多么惊人的比例了。

因此汪家以为找到了原因,他们就立刻着手解决问题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托关系找到了郑家。而有送上门赚钱的机会,郑芝龙肯定也不会拒绝。与吴世恭的关系再好,郑芝龙的郑家也是在商言商。

再说,在消灭了大海盗刘香以后,郑家已经在远东海面上一支独大,没有了其他海盗的威胁,那海贸量也是逐年递增,郑家正好也需要一些货源来填补空白了。

看起来汪家和马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可是汪家却惊恐地发现,虽然在海贸的出口量上,汪家已经逐渐地追赶上了马家,但两家的差距却被拉得越来越大。

只要是明眼人,就知道汪家找错了原因,于是汪家发动了一切社会关系,去寻找马家崛起的原因。很快的,汝宁那个小小的副将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在这里,就要介绍一下明朝的工商业市场。出口海贸重要吗?当然很重要,但出口的基本上都是奢侈品,赚取的是暴利,而从明朝工商业的总比例来说,并不是最大。要知道,明末的时候,明朝的gdp占整个世界总gdp的七成,虽然统计的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但明朝的gdp起码占有全世界gdp的半壁江山。

这就可以看出,明末国内的市场有多么的庞大了。而在国内市场中,南北两京及其衍射地区,也占有了半壁江山,也是最重要的市场。而其余的地区则是一些小市场了。

可汪家根本没想到,就是这些小市场中的一个,却造成了马家的腾飞。而掌握这个小市场的人,却并不是当地的文官,也不是本地的士绅,而是一位从来没被汪家放在眼里的本地武官。(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七章交好汪家

河南虽然是中原腹地,相对较富饶,可也不过是个次要的市场。而河南最重要的市场也在沿黄河的开封府和河南府,至于汝宁和归德,它们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西北的西安和太原,更不用说附近的襄阳和武汉了。

在以前,汪家也不是没发现汝宁、归德的市场异常。当汪家以及他的商业集团的商队进入到这个地区行商的时候,很多商品都被汝宁军的内务司没收并罚款,而用的名义竟然是,汪家从来没听说过的:违反了《专利法》。

《专利法》倒底是什么东东?汪家是不得而知。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是有人在这个地区垄断经商。

汪家倒也不是第一次碰到垄断了。明末的商业市场毕竟不很规范,有些地方官员和地方上的豪族霸占了本地市场,以牟取暴利。所以汪家也就用一般的方法来应对了。简单的说,也就是以钱开路。

可这方法用到汝宁军身上却行不通。汪家当然先是备厚礼交好当地官府的,可是在汝宁,商业活动都在汝宁军的控制下,乡野间也被汝宁军完全控制,所以光有当地官府的行政命令,那是根本不顶用的,因为没有实际的执行者啊!

而贿赂、收买那些内务司的人也起不到效果。汝宁军本身的纪律就很严格,再加上内务司对于吴世恭颁布的法令,向来是不折不扣地执行的。他们连《禁荒令》、《禁流令》这样比较残暴的法令都暴力执行,那《专利法》不过就是撒撒水啦!

要不是汝宁军执行的是鼓励工商业的政策,说不定汪家那种贿赂、收买的行为,会导致内务司的利刃加颈了。所以下层路线也走不通。

既然如此,那就暂时放弃吧,让汪家花大代价去疏通一个不重要的小市场。这种得不偿失的事也就没意义了。

这就可以看出,当年马家家主马泊安的商业眼光有多毒辣,他一眼就看出《专利法》的重要性,并且利用《专利法》形成了现代商业才出现的技术壁垒,在汝宁、归德形成了马家的垄断。

但随着马家在汝宁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四海商行用武力保障的商路,汝宁、归德出产的商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