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很快火车慢慢开动了,我知道,今后我一定将会飞得很高,很远,我也知道,我只有不断得奋斗与努力,才对的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从窗外看着父母依稀的远离的身影,我更加坚定,我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看着窗外模糊的身影,我知道我的眼里不由自主的充满了泪水。

生活是无赖的,不过当我不愉快时,只要我研发起计算机软件来,一切烦恼都会忘却,也许这是一种逃避,不过更多的却是希望。我很快整理了心情,这次出来,我没带那台笔记本电脑,我知道我首先要开发几个让自己立足的软件产品,一些必要的技术资料我都一字不漏的记下来了。这年头可还没有笔记本电脑这稀罕的东东,若是一不小心被别人发现,我真的苦于解释了。

没有笔记本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软件开发。到现在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已经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程序设计阶段,那时是黑客的天空,是艺术的世界。那时的程序规模小,一个人很容易编制,可是当硬件技术进展迅速,价格急剧下降,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人们所需要的软件功能逐渐增大时,软件的规模也随之增大,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而来。接着由小组进行的程序系统阶段开始了,这也只能开发中型的软件。约70年代,这个问题还是不能解决,“软件危机”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所谓的“软件危机”,其实质是人们难以控制软件的研制和维护,他表现在软件开发的很多方面,如当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十分复杂时,人们很难理解和维护了;研制周期过长,不能按时交付使用,实际所用的时间往往大大超出预计的时间;软件费用上涨,研制和维护费用一再增加,往往超出预算等等。

这时人们开始调查与研究软件生产的实际情况,逐步感到采用工程化的方法从事软件系统的研究和维护的必要性。于是,软件工程在1968年应运而生。

软件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大型软件,软件开发简要的说包括需求定义、设计、实现和测试四个阶段;软件维护指使用过程中对已有软件的修改和完善。广义也可以说,软件工程就是软件开发。所以现阶段的软件开发这个概念并不等于程序编码,反而,程序编码倒是软件开发的一部分。

现在自己是一个人,从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都得自己一个人完成,我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在我实施计划的第一步时,产品,技术,资金,都得到位,时间当然越早搞定越好,不然这将是我腾飞的第一步。

在1990年以后的这段时间,是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大的变化与发展时期,也是机遇与挑战的时期。今年5月,Microsoft将推出了Windows 3。0,用户可以在 Intel 的80386平台上同时运行多种应用,同时该操作系统的界面一反以往的形式,PC第一次支持大型图形应用,这次由于在界面/人性化/内存管理多方面的巨大改进,终于获得用户的认同。

1991年4月,windows 3。1发布,在最初发布的2个月内,销售量就超过了一百万份,至此,微软公司的资本积累与研究开发进入良性循环。这个系统既包含了对用户界面的重要改善也包含了对80286和80386对内存管理技术的改进。为命令行式操作系统编写的MS…DOS下的程序可以在窗口中运行,使得程序可以在多任务基础上可以使用使用,虽然这个版本只是为家庭用户设计的,很多游戏和娱乐程序仍然要求DOS存取。

1991年11月,一个叫Linus Torvalds写了个小程序,取名为Linux,放在互联网上。他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借此搞出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出来。这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在互联网上,Linux刚一‘露头’,便被广大的牛羚计划的追随者们看中,全部上阵,七手八脚,把它‘加工’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叫做CNU/Linux。Microsoft的对手GNU/Linux 便如此产生了。

在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并没有普及开来,而商业性机构进入Internet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挠。1991年Internet成功了商业化后,他才迅速地爆炸般的发展起来。Internet的发展,影响与改变了整个世界,更深深的改变了软件产业与其市场结构。

下了车站,我仔细搜寻了记忆里的LJ大学的地址,转了几趟公交车,很快的来到了学校门口,这所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可它对我的印象也并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