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中的意味却是层层加重。

闻听唐离对自己的看法,郭子仪初始时还想极力分辨,及至最后一段话入耳,却觉欲辩无力,不管怎么说,他现在身为河东最高武将,与最高文官的观察使之间产生矛盾总说不过去,而唐离那句“为虚名而害公事”也就落到了实处。

良久良久,郭子仪脸色几度变化,终于起身拱手道:“别情所言有理,愚兄谨受教了,稍后接风宴上某自会向郑大人负荆请罪。“言之此处,他话语一顿后续道:”私谊是私谊,若以后别情……“FY

不等他说完,唐离早已接话道:”若以后某让将军做什么违背良心公义之事,子仪兄自可弃某如敝履。“说到这里,唐离也是色做正肃道:”只是将军若再有因私名而害公事之举,需也怪不得某翻脸无情了,天子案前某自有弹劾本章奏上。“

郭子仪闻言愣了一愣后,才苦笑道:”人言唐别情是半点亏也不吃的,今日才知传言果然半点不假。“这句话换来二人相视而笑。

随后的叙谈中唐离才知郭子仪转让军资于安西都护府,除了顾念王忠嗣是他的老上司外,再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对以前手下军士的爱惜,他既然说开了,他也就不再这件事上多做纠缠。

随后二人同行赴宴,宴会中郭子仪虽然不曾真个负荆请罪,毕竟借着敬酒的机会向郑子文致了歉意,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河东道官员看的瞠目结舌的同时,也对撮合此事的唐离更高看了几分。

这场接风宴真是吃的皆大欢喜,宴后郭子仪更是亲送唐离前往驿站,行走途中,唐离缓缓道:”子仪兄,河东道共有多少军马?“

“团练兵不论,河东道正规驻军共有三万二千人,其中一万驻守晋阳,其它都是分驻各州。”看了唐离一眼,郭子仪随口报出了数字。

河东道时大唐有数的大州,而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驻军也不过三万二千人。由此可知唐朝军力布置重外虚内有多么厉害了,唐离抬头向河北方向略一挑望续道“非是某有心干预军务,子仪兄扩军吧!~”

“噢!别情何出此言?”顺着唐离的目光远眺了一眼,郭子仪若有所思的问道。

看来今天唐离还真是跟【论语】较上劲了,闻言却没哟直接回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乱,小人有勇而无义则盗。‘“”别情是说北边?“”我说的就是安禄山,“唐离没有半点忌讳,”安胡儿捉生将出身,’勇‘还是有的,只是要说到’义‘,他连边都沾不上!将军久在北地,该也知道他如今的许多作为早已超越了臣子本分,他若自有跋扈也就罢了,若是将来真有不臣之举,河东既是首当其冲,又是京畿门户,将军不可不慎啊!“

郭子仪先是在陇右任职,随后又曾在安西都护位上干了一段时间,此后又调往河东,这些地方都与河北道交界,安胡儿的许多动作想瞒他也瞒不过他,最起码那八千假子亲兵之事就是如此。是以此时听闻唐离所言也并不觉突兀,”河东并非边镇,扩军极难,其中又牵扯到兵部,户部多个衙门,只怕并非易事。“”兵部,户部那里我或许还可以想想办法,只是这等大事儿总还需要陛下决断,依此时陛下重边功的心思,只怕要想通过也殊为不易,“对此唐离也不敢太乐观,”只是朝廷先议着,咱们这边先把事做起来就是。目下咱们驻军数量有限,倒是先可以’精兵‘,承平多年,边镇上军士还好些,似河东这样的内陆道州,军士战力只怕够呛!子仪正好发挥其长,好生操练他们,若真有一日能要用时也能指靠的上,“轻挥着手上的马鞭,唐离略一沉吟后又道:”我不知兵,操练的事儿也帮不上忙,只是与现任的沙苑监王监正还有些交情,别的不敢说,替子仪兄手下健儿换装一批好马总还是办得到的。“

唐离此言直让郭子仪大喜,两河之地多是平原,正是骑兵称雄的好地方,只是河东不属边镇,按历来规矩,沙苑监的战马都是经边镇军挑过之后才能轮得到内陆道州,只是如此以来哪儿还有什么好马?而没有好战马,在这两河纵然士兵素质再高,总体战力也是有限,唐离说的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闻之又如何不喜。

唐离见郭子仪这素来稳重的人听说有好战马可以更换,也按捺不住欢喜之情,忍不住微微一笑道:”此事王监正自会与你接洽,子仪兄还得好生筹划着怎样接收战马才能尽量不授人以柄,至于扩军,目下朝廷虽然没有章程,但以我浅见,子仪兄倒是先可以在团结兵上动动脑筋。这样一来,纵然户部一点钱粮都不下拨,凭借河东道的富庶倒也能勉力支撑,此事家岳自会全力相助,将军不必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