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到底是谁是谁非!”

“对!老奴也是这么看。”

魏忠贤急忙附议道:“失陷辽东,民心大乱,此时迎接张大人,正好提振士气。让那些摇唇鼓舌之徒闭嘴。”

天启也觉得委屈张恪,急忙说道:“好,从內帑拨十万两银子,筹备迎接仪式。我朝规矩,反得胜之师还朝,该有重臣迎接,就让首辅大人去给张恪牵马坠蹬,迎进京城!对了,……不许推辞。”天启促狭地补充道。

不得不说。小皇帝也有点恶趣味。

叶向高胡子一大把,去迎接张恪小青年,而且东林还泼了那么多脏水,老先生的脸往哪里放!

老魏可不管这些。他从地上爬起来,落东林面子的事情,他可不能放过,笑着说道:“老奴这就去内阁传旨。”

……

老魏一颗火炭般的心。到了内阁却碰了壁。

叶向高看过上谕之后,微微摇头。

“魏公公,此事恕我不能领命。”

魏忠贤顿时撇撇嘴。哂笑道:“元翁这是要抗旨不遵了?”

“不敢!”叶向高笑道:“内阁刚刚接到密保,说是张恪杀良冒功,他手里的耳朵全都是大明子民的,老夫以为此事必须调查清楚,若是盛情欢迎一个穷凶极恶之徒,我大明的脸面往哪里放啊?”

“你胡说八道!”魏忠贤气得浑身哆嗦,质问道:“首辅大人,你的话可有证据?若是没有,一而再,再而三,诬陷朝廷重臣,你是什么居心?”

叶向高哪里会在乎一个宦官,从张恪奏疏送来,东林就知道情况,他们开了紧急会议,任凭张恪说什么,他们咬死不认,反正都是各说各话,他们才不信兵荒马乱之中,张恪能拿出什么有力证据!

首辅大人轻蔑笑道:“老夫说了是听说,自然没有证据,不过你可有证据,能证明那些是建奴?”

“我……”老魏顿时语塞,人头或许能分辨,可是耳朵太难了。

在正德朝的时候,边疆用过耳朵记功的,杀了一个鞑子,就砍下一颗左耳。后来造假太多,才只认脑袋。

魏忠贤总算是明白了东林的算盘,他们只要咬死耳朵是假的,随便弄几个证人出来。本就是扯不清楚的事情,他们依旧能保住面子。至于将士会不会心灰意冷……显然,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无耻!无耻之忧!

叶向高老神在在,坐在位置上,端起了茶杯,那意思分明是赶快滚蛋吧!

“好,真好!”魏忠贤气急败坏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们等着!”

老魏气呼呼,转身就走。

坐在叶向高对面的正是吏部尚书**星,他轻蔑的一笑:“张恪勾结权阉,早晚必是祸患,如今众正盈朝,断然不会让正德朝旧事重演!”

叶向高也笑道:“拖着吧,拖久了,天下人也就看清楚张恪的嘴脸了。”

大沽口,军营。

张恪摆了一桌酒菜,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也是一身官服,和大明的样式差不多,唯独有一点别扭,就是腰带勒在胸部,不伦不类。张恪一看到这个造型,就忍不住哼起了哦啦啦,哦啦啦……

实际上这位的确是朝鲜人,而且还手握重兵,是平山节度使李贵。

“李大人,你也知道,天朝一贯不愿意干涉属国内政的,不会帮你们,除非……”

李贵脑筋绷得紧紧的,激动地伸着脖子问道:“外臣愚钝,请大人明示!”

“哈哈哈,除非你帮我弄出一点动静,也不需要别的,只要实话实话就行。”张恪仿佛一个教唆犯,循循善诱般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风光

堂堂的平山节度使,在朝鲜国内,也是算有名的武将,手握大权,能跟着张恪来到大明,牵线搭桥的人正是毛文龙。

张恪和毛文龙接触时间不长,但是就发现这位毛大帅的过人本事,简言之就是能收集情报。

无论是明廷内部,还是建奴,朝鲜,甚至蒙古,他都张口就来,虽然碍于身份低微,知道的不一定准确,但是种种见识让张恪都瞠目结舌。

难怪这位能在孤悬海外,形势复杂的皮岛和建奴周旋,超长的情报处理能力,是毛文龙最大的优势,从他的嘴里张恪弄清楚了朝鲜眼下的状况。

要说是起来朝鲜恐怕是最像明朝的属国了,内部同样是党派林立,内斗不止,同时又内忧外患,乱成一团麻。

目前朝鲜国王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