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那豆腐西施到底力小,眼见得怀里抱着的女儿要被瘟七拖走,猛然跳起来,披头散发,状若癫狂,扯着嗓子叫道:“就是县台夫人来了老娘也不怕,老娘就是上了县大老爷的床又怎的?老娘是县大老爷的人,你今儿要是敢把老娘母女怎么样,县大老爷回来饶不了你!”

其时,周围已是围了不少人,听得这般说话,哄闹声四起,王婆子吓道:“这话她也敢说出来?烂在肚里就罢了,她死鬼老公族里的许老爷子这回怕是要气个半死。”那瘟七也变了脸色,犹豫半会,终是啐了一口,带着手下走了,只余下那豆腐西施抱着女儿痛哭失声。

清河县城不过十里方圆,人人沾亲带故,一传十,十传百,这事儿传眼就是全县都知。王捕头满心忐忑不安,方要寻云典史出个主意,却见得日日呆在后院不出的县台夫人,从屏风后绕出,竟是走入了前厅。

堂上的属官纷纷回避,王捕头正要急急退出,突听得县台夫人唤道:“王捕头留步。”

王捕头的冷汗从背心一路流了下来,同僚们俱是“你自求多福”的眼神瞟着他,早退了出去。

齐粟娘看着脸色苍白的王捕头,微微一笑,道:“王捕头,外头的事儿,你想是听说了?”

王捕头脑筋急转,想不出推托之词,只得结巴道:“回夫人的话,小的听说了。”因着捕头无品无级,不过是未入流的胥吏,也不能称下官,在七品孺人面前,只敢称小的。

“那瘟七是什么人?”

王捕头听得是问瘟七,连忙答道:“回夫人的话,那瘟七本是姓温,大名叫温报回。祖上三代都是清河盐场的灶户,还出过盐场主事。原有些家财,到他这代便败了,只把灶口买断,得钱度日。因着爹娘早死无人管教,平日里欺行霸市,无恶不作,被县大老爷抓回来打过两回板子,如今也算老实。”

齐粟娘轻轻一笑,道:“如此说来,那卖豆腐的寡妇确实欠他十吊钱?”

听着“卖豆腐的寡妇”几个字,王捕头的汗又流了下来,吞了口口水,道:“回夫人的话,确是她男人死前欠的帐。”

齐粟娘点了点头,道:“虽是欠了帐,也没有强卖人口的道理,公堂上的事,妇道人家不便多嘴,让云典史看着办吧。”竟也不再多问,转身又回了后院。

正文 第三章 清河县的豆腐西施(三)

王捕头没料着这般容易过了关,暗抹了一把汗,走到厅门口,还未来得及说话,便被云典史拖到一边,问道:“怎么样?她问了什么?”

王捕头庆幸道:“到底是官家夫人,贤惠的紧,竟是没问一句,只说了那瘟七不该强卖人口,让大人你看着办。”

云典史呆了呆,眉头紧皱,喃喃道:“她这是什么意思?看着办?看着什么办?是看着县大老爷不在的时候赶紧办了?还是——”

王捕头一吓,惊问道:“大人,你是说,夫人的意思是——”

云典史哼了一声,摇头道:“许是我多想了,只是这位夫人说起话来,倒叫人看不清深浅。”又沉吟道:“瘟七去要帐,也是天经地义,虽是不该强卖人口,但到底没成事。若是县大老爷叫看着办,我自然二话不说,把那瘟七锁了,如今却是夫人叫看着办,我是该去把瘟七锁了,还是把那寡妇锁了?”

王捕头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结巴道:“大人,有句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云典史横了他一眼,道:“我知道你那些破事儿,别以为县大老爷和你一样!夫人是什么人?是太后跟前侍候的人,夫人的哥哥是九皇子府里的管事,你那黄脸婆比得了么?”又悄悄道:“县大老爷仍是日日给你三文钱,叫你买豆腐,夫人来了也没有断过?”

王捕头到底也曾随陈演到过淮安,历过那迎亲的场面,心里惊吓,听得他问,苦笑道:“大人,我就算有心献殷勤,也不敢当着县大老爷的面自个儿掏钱去买那豆腐西施的豆腐脑。这不是作死么?”

云典史瞪了他一眼,转身牵了马,又回头看了王捕头一眼,突道:“县大老爷看重你,方才把这些私事儿托付,你别晕了头,替别人作了枪使。”王捕头愣头愣脑,云典史早已出了栅门,骑上马,回家去了。

第二日,云典史出门时从马上摔了下来,跌伤了一支胳膊,不得不请了病休,在家中休养。那瘟七胁逼许寡妇的案子便也无人主办。

知县、县丞外出,典史不能理事,那清河县林主薄站在前厅,看了满屋子垂头不语的同僚一眼,道:“十一月初一的验粮期眼见着就要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