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就算它肿得若西瓜般大也没多少影响,你需要用你的手来做什么呢?车子已经撞坏了,你用不着手来开车,若我们去的话,是坐班车去。”

“那我的车呢?就扔在汽修厂不管了吗?”

“不是说需要两天时间才能修好吗?我们来回两天时间足够了。明天一大早出发,后天下午回到这里来取车,然后再回家,这样不是很好吗?”

在一阵短暂的沉默后理发师表达了他的妥协:“这样的话,一路上你都需要照顾我,你会很辛苦。”

昌弱眼睛一亮:“不会辛苦,我很愿意照顾你,我也能照顾好你。”

“好吧,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我们明天就按之前的计划。去吧。”

理发师对结果很满意,更满意取得结果的过程。他已经明确感觉到了昌弱对他心存感激,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巧妙地利用昌弱对古镇的向往获取昌弱的感激,其实他本身也是向往古镇的,但是他对昌弱流露的却是否定,他说他不愿意去古镇,而昌弱也正如他想象的那样对他给出的理由予以反驳,于是他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同意了昌弱的要求。他看到了昌弱投射出的感激的目光,其中不仅包含着感激的成份,理发师还看到了其中蕴藏的感动,这让他洋洋自得,这是他亲自策划导演的一场秀,这场秀的效果是完美,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是完美的。

第十二章 一起去远足(3)

……4……

第二天早晨,昌弱兑现了她对理发师的承诺,从穿衣洗脸到喝水进餐,昌弱都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随后,两人在旅店匆匆用过早餐,便踏上了前往革乐的班车。

在汽车行进的同时,昌弱的脑中再次展开了对革乐古镇的想象。她向往着那片土地的宁静,她想象革乐的主题是静谧,走在革乐深深浅浅的巷子中能够听见脚步声的回音,那些被踩在脚底下的光滑的青石板路历经了上百年岁月的沉淀后亮得可以映出人的影子,偶尔会见到两三个镇上朴实的居民,他们会以一种善意的好奇目光注视着外来者并且脸上挂着单纯的微笑。

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总盼望着跟一些纯朴的人相处,而同时却尽力使自己变得圆滑呢?难道一个人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吗?昌弱思索着,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受到伤害。对我们来说,善良的人以及纯朴的人是没有危险的,但是,我们又要谨防对我们的身心安全构成威胁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圆滑来保护我们自身。事实上,在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是向往纯粹的,也希望自己能够纯粹,但现实不允许我们纯粹。

革乐亦如此。古镇革乐已不再纯粹。

当蜂拥而至的外来者用他们铮亮的皮鞋肆意践踏着革乐青石板路;当他们歇斯底里的笑声肆意在革乐的每一个角度飘荡;当他们的身影肆意在革乐的每一条巷子里穿梭;古镇革乐的纯粹被破坏了,彻底的。为了抵御外来者的侵蚀,革乐开始背离自己,她沿着工业化的发展路线进行变革。

这让昌弱万分失望,革乐古镇完全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没有宁静,只有喧闹,最让昌弱无法忍受的是,民居——那些人工雕琢的古朴,那些貌视古朴的细节,清晰地刻进房屋、刻入街道。这是一种因古朴的需要刻意营造的古朴,而非自然的古朴。居民们在古朴的屋檐下修筑起现代感极强的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整个革乐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我们回去吧。”昌弱对理发师说。

“为什么?我们才刚到,为什么就要走?”理发师正兴致勃勃地浏览着店铺里陈列的商品,他对昌弱的要求表示不解。

“不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再呆在这里啦。”昌弱说。

“不为什么?你做决定能不能理智些,你不能全凭你一时的感受来要求我做这样又做那样。你一会一个样谁受得了?再说,这里有什么不好?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走。”

“你觉得继续呆在这里还有意义吗?这个地方跟我们平时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一样吵吵嚷嚷,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种宁静,但这里宁静吗?

“你看这些房屋,这些店铺的装修有什么宁静可言?稍不同的是它们的外墙是青色的,但也是人工修饰的结果。我对这里太失望了,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还有那些人,这么多的人,他们来到这里除了破坏以外还会做什么?”

理发师顺着昌弱指出的方向看了一眼拥挤不堪的巷子,说:“可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他们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