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志担任凤山乡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

徐庭放有贪小便宜的毛病,但后来赵无极发现,徐庭放并不是真的领图钱财,而是在占这种小便宜中获得一种心理优势,类似于牌桌上打牌,和了一把好牌,心情很高兴一般。

“而其他人,我就真的不太清楚了。”赵无极知道见好就收。他说了三个人不行,说了三个人好,这已经非常到位了。至于范东明、李海兵、谢长荣三人,现在还不够那个级别,到时,赵无极主持凤山工作后,再作调整就行。范东明的性格有点类似于赵老爸,其实是不太适合从政的,但做具体事情却非常不错,人也很忠诚。

“李叔叔,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基层存在前一个问题。”赵无极没等李江林赶他走,又抛出了一个话头子。

“什么问题?”

“就是人太多。华夏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啊。”

“这个啊,在整个华夏都是普遍现象。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在凤山试一试吧。但前提是,不得把这些人给交到县上来。”李江林想了想,说道。

将赵无极亲自送到胡永生办公室门口,李江林自嘲了一句,“这家伙,还没上任就知道为自己拉人马了,真的比赵德正同志强啊!”

“赵无极同志,江林部长已经正式与你谈过话了吧?”

“是的。胡书记,李部长向我传达了县委指示,说任命我担任凤山乡党委第一副书记兼代理乡长。我感谢胡书记和县委对我的信任。”赵无极说完,站起来认真地鞠了一躬。

“你小子,还给我来这一手,坐下吧。我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的工作思路。”胡永生笑着说道。不过,他内心里对赵无极这个表现很满意,这小子,虽然才华横溢得让人忌妒,但还有上下尊卑。

“胡书记,我这不是还没上任吧,哪有工作思路?”赵无极推辞道,因为,他确实还没想好。

“我不信。你那篇《凤山工业发展可行性报告》,我可是正在学习呢。你看看吧,这是华办下发的厅级以上干部学习的文件,学什么,就是学赵无极同志的思路和方法嘛。”

赵无极一看,尼媒,果然是自己写的那篇调查报告,当然,这时他再谦虚就有问题了,于是,他稍为整理了一下,就开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关于施政纲领的阐述。(未完待续。)

ps: 衷心感谢疯狂帝国大大1张月票,痴心获罪大大2张月票,天啊,大大们太给力了,今天已收获5张月票。大大们,还有木有,今天4更之后,想不想明天四更啊?

159章 凤山换人(4更到,衷心感谢!)

“既然胡书记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就说两句吧。卢江的凤山乡,在卢江是很特别的一个乡,因为卢江大多数地方都是平原、浅丘,惟有凤山是高山深山区,只有斑竹河沿河滩一带有小块平地。但是,如果把凤山放在整个华夏来看,就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了。在这类山区地方如何发展经济,我在《凤山工业发展可行性报告》中已经有所阐述。”

“还是回到凤山本身。如果要把凤山工作搞好,我以为要在12个字上做文章,这就是:抓经济,聚民心,强队伍,促稳定!”

“先说抓经济。抓经济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政府才有税收财政;抓经济每个地方的具体方法都不一样,就凤山而言,必须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上做文章,凤山地广人稀,人均占地面积广大,加上森林植被茂密,气候气温适宜,在经济上能做的文章也是颇多的。

第一,仅凤山的木耳、银耳、野生菌一类的产品开发出来,以目前的物价看,一年至少可以为凤山老百姓增收200万以上,即人均增收可以达到100元现金以上。

第二,这次米国人看上的凤山民间工艺,也大有可为,如果发展起来,至少可以解决1000人的就业,也即相当于1000名工人,当然,不能搞成工厂化、大工业的那种,在经济组织上,可以组建多个合作社,而凤山乡可以组织合作联社与合作总社等。如果达到1000人的就业规模,每天仅产值就能达到2万元,而一年下来则是700万元工业产值,这一顶如果成功,其农民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将超过400万元。

第三,发展养殖业,特别是特色养殖业,此次,米国人购买凤山的腊肉就是一个证明。我们的东西好啊。可却藏在深山,同时也没规模,就无法形成商品优势,这一块,我有个想法,那个卢江美味烧腊做得不是很好吗,我准备让他们与凤山当地养殖户签订协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