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我相信,接下来我和我们的代表团在米国的活动,一定会让米国青年领略到什么叫华夏灿烂的文明,一定会让米国人民领略到华夏人的聪明智慧以及一颗颗热情而包容的心!谢谢大家,谢谢总统先生,我的致辞到此结束。”

其实,在赵无极刚开始讲友谊与玫瑰,火枪与子弹时,无数的长枪短炮就放到了赵无极向面前,同时,记者们正在飞快地记录。这些观点,即便对于米国青年来说,也是闻所未闻,它们是那么的新奇而富有新意,而且又是那么的得体,完全说到了现场记者们的心坎上了。

至于雷根总统和米国官员,在惊叹于赵无极对英语熟练的驾御力之余,更惊叹于赵无极对文化的深刻认识,或许,米国政府确实应该在文化上与世界作更多的交流,华夏人不是说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又怎么能更好地传播米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呢。

“啪啪啪……”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多数华夏人没有听懂,但在米国人鼓掌之时,华夏人自然也跟着热烈鼓掌!这个赵无极牛啊,走到哪儿都牛啊,不但身手卓绝,为雷根总统挡下了一颗子弹,而且口才也如此之好,天啊,还要不要我们活啊!

官员代表中的李成运,此时虽然对赵无极依然不服气,但他知道,凭他的家族,是不可能挡住赵无极前进的步伐了。赵无极这样行事,完全就是无迹可寻,想要对付他,普通人还真没的办法。

“海伦女士,我们想现场对赵无极先生进行提问,请允许。”一个记者大声地说道。

“对,请赵无极先生召开一个现场记者招待会,我们有很多疑问,需要赵无极先生解释。”另一个记者也起哄道。

海伦女士刚才因为恐惧,有些害羞,这时,见记者提出如此问题,只得把目光转向国务卿亚戈尔先生,然后又转向总统雷根先生。

雷根总统也想听听赵无极还有什么高论,便微微地点了点头。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移驾白宫新闻厅,由赵无极先生答记者问。”海伦当然不可能让雷根总统在这白宫的草坪边站得太久,回到新闻厅,有茶水喝,有座位坐,还开有空调,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享受。

于是,雷根总统在警卫的护卫下,向白宫内撤去。刚才,雷根壮起胆子站在这儿,其实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给赵无极面子,毕竟,赵无极刚才相当于救了他一次。

至于赵无极,则把这次刺杀看成是重生者的蝴蝶翅膀的作用,到没引起他的特别警觉。至于那个刺客或杀手,等到晚上之时,赵无极自然会上门问候。

“赵无极先生,公孙言先生,以及各位青年朋友,您们也请进来!”国务卿亚戈尔没忘记自己的礼仪,及时招呼着华夏青年代表团一行。

因为刺杀这一突发事变,原本安排的雷根总统与赵无极会谈半小时的事情至此落了空,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华夏方面也不好说什么。

再说,雷根总统与赵无极的会谈也不是什么政治会谈,更不是什么商业会谈,纯粹是以友谊为重的官样文章,不专门会谈也罢,代表团的领队、团长以及驻米大使在这几步路上简单地交换了意见,也觉得无所谓。而且看样子雷根总统并不会离开,可能也要听听赵无极如何答记者问。

不过,赵无极却很有所谓。

因为,赵无极有一些比较深刻的想法想与雷根总统交换一下意见,或者说,想影响一下雷根总统的思维。当然,赵无极相信,即便没有会见,赵无极也能通过明天在哈佛大学的演讲间接影响到雷根总统。

媒体、观众、主角等很快来到新闻厅坐好。雷根总统与国务卿亚戈尔、华夏驻米大使公孙言先生坐在一起,正小声的讲着什么。

新闻发言人海伦走到主席台,摇了摇麦克风:“有请赵无极先生上台就坐!”

“赵无极先生,我是《北美青年报》的记者艾丽丝,能介绍一下您自己吗,譬如你的家庭以及您的成长经历?”赵无极刚刚坐稳,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美女记者就率先问道。

赵无极是青年,而且是访米青年,或许因为如此,媒体同仁们才给了她第一个机会。

“谢谢艾丽丝小姐,我今年24岁,而且生日就在米国独立日的前一天,所以说起来我与米国非常有缘分。按您们米国人的说法,虽然目前我已经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但却还没有组建自己独立的家庭。

我的父亲是华夏普通的公务人员,是一位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值得尊敬的长者,我的母亲此前是一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