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而出乎意料的是木薯这作物当时已经存在广州福源县了,还记得木薯推广种植时,当时的广州福源县知县还上过奏折道明这木薯块根实乃有毒之物,顺道还斥责谢晋安,说他心怀不轨,意图谋害百姓。

两人当时对薄金銮殿,当时谢晋安拿着泡了六天六夜的木薯当着众官员的面面不改色地吃了下去,却安然无恙。谢晋安随即向圣上说明了此物虽然有毒,但经水泡过几天再煮熟便能将其毒去除,可安心食用。

当时广州福源县知县还被谢派官员挤兑,说他没见识,怀抱巨宝而不自知,还说他心胸狭窄容不得谢晋安……

那知县原本一心为民,岂知却被如此羞辱,羞愤之下,竟然一头撞向地面,自尽了。

此事当时闹得很厉害,基本上全国上下都知道了,杨宜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童家开出了近两千亩的荒地时,她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木薯这东西,毕竟八角甘草等香料是种不满这两千亩的地的,其他作物自然也要种上一些了。所以她才会派童成和走一趟广州福源县,她也不敢肯定他一定能将这木薯带回来,幸好天不负她,童成和顺利地将这木薯带回来了。

对于利用上一辈子的记忆抢了那知县的先机这点,杨宜没什么可愧疚的。既然广州福源县的知县无福消受这木薯,她可不介意接手,反正这木薯在他手里一直都是明珠暗投,也太可惜了些。于那知县来说,这木薯怕是他的催命符,杨宜拿了,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呢。

“可是夫人,听那里的人说,这东西有毒的——”童成和迟疑地说道。听大山村的村民说,这东西叫木薯,不挑地,随随便便都能种活,但其块根是有毒的。

“没事,我有办法让它变得没毒。咱明年就种上个十亩八亩的。”看着这三车木薯梗,杨宜估计顶多就能种个十亩,多了都不行。

童成和好奇地看着杨宜,要知道,只要吃上半截小半斤重的生木薯,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中毒的呢。

见他们好奇,杨宜也不卖关子,微微一笑,道,“其实去毒的法子很简单,就是把木薯放进水里泡上几天就行了。”

站了一会,杨宜也累了,最后吩咐道,“青叔,一会你领人去安定宅子那边去挖几个大坑,把这些木薯梗竖着放入坑里,记着隔些日子要给坑里浇些水啊。嗯,这些木薯梗最上面还要放上几个稻草人防冻。”

******

大雪一过,天气更冷了,不少流民乞丐都往繁华的城市涌去,钦州城近日也涌进了不少乞丐。听二爷说,这几日有人偷偷运了好几车的的乞丐到钦州,那些人也精明,将乞丐运来了后,就在离钦州城门口不远处的一个林子里将人赶了下来。这些乞丐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被赶下车之后,自然就往离他们最近的一片城——钦州城赶来了。

所以这几日,钦州城内的流民乞丐暴增,随处都可看见几个乞丐的影子。

钦州城内那些头头们都猜测是钦州附近的一些城镇的父母官做的,眼见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他们想保住头上的乌纱帽,自然不能让那么多人死在自己的辖区影响自己的政绩了。

对此,钦州城的头头们都佯装不知道,可杨宜听二爷说,他们已经在秘密行动了,附近的小树林都派人盯哨,一有动静,便行动。

据说,昨晚还真让他们逮着了一伙人,那伙人运了三十几个乞丐过来,刚想放下,便被二爷他们捉住了,胖揍了一顿后,逼问出是他们是祈阳城来的,让人将他们押回去,当然,连带他们带来的两车乞丐,顺便还奉送了几十个。

这几十个乞丐正是前些日子那些人运弃来钦州城的一部分,二爷把他们集中了,问他们可愿意前往祈阳城时,大部分乞丐都是愿意的。

钦州毕竟是新城,城里的百姓们也仅够温饱,哪里有多余的粮食来施舍?有点脑子的乞丐都看不上这破败的钦州城,尽往别处繁华的大城市里跑。只有在那里,才能熬过这个冬季,才能有更大的活命的机会,不是吗?如今被人逮住,偷运到钦州,他们也是满心不乐意的,现在有机会叫他们回到大城市里去,他们如何不愿意?

于是,二爷便大方地送他们去了祈阳城了。

当然,也有部分人是不愿意的,但那些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大城市固然能增加活命的机会,但如果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愿意呆在钦州城里的。相对往北一些的城市来说,钦州城还算比较暖和的。

祈阳城知府得知这消息时,气得跳脚。运弃乞丐这事,往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