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虽不是大摇大摆,那也是沿路游赏。这会儿万回春尽挑偏僻小路行走,丁铃、丁白云初尝家破之痛,无心玩乐,那也罢了,汤光亭却是生性好动,一刻停不下来。好在林蓝瓶对他的态度一日好过一日,说话谈笑,少遣无聊,再加上杨景修沿途与他谈论武林轶事,江湖奇闻等等,倒也快意畅怀。

这一路往东南,待到第三日上,众人越过一处土坡,从高处望下,眼见前方屋宇鳞比,房舍罗列,约有三四百来户人家。万回春道:“咱们到梅花镇了。由此再往东去,不出三四十里路,就可以到千药谷了。”他这话自然是说给丁允中一家人听的。

丁允中与儿女笑道:“原来我们与千药门也是邻居,这么多年来,却始终未曾造访。”万回春笑道:“那表示庄主一家身体强健,反而是好事哩。”丁允中道:“那是。”又道:“此地距离寿春有二百余里,想来那批官兵是追赶不上了。这些天来大家一路奔波,为了不引人注意,吃饭睡觉都是草草敷衍了事。我看大家便在这青石镇上找家最大的酒楼饭馆坐坐,吃肉喝酒,概由小弟做东,算是答谢诸位的厚爱。”他人一脱险,仗义疏财的豪迈性格便立刻显露无遗。

莫高天哈哈笑道:“走走走!这几天尽吃些青菜豆腐,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兄弟不请客,我也是非好好地敲你一顿不可。”见丁氏兄妹兀自闷闷不乐,伸手拍拍丁白云的肩头,道:“男子汉大丈夫,本当自立自强,有什么好怀忧丧志的?再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父亲家产那么大,从小养尊处优,对你来说未必便有好处。”丁白云讪讪笑了一下,道:“是。”心想:“家产当然是越多越好,烧的又不是你的房子,却来说这种风凉话。”

汤光亭得知不久即将到达千药门,心中一股莫名的不安油然而生。但一想到马上就能再见到梅映雪,却也不免心绪澎湃起来,脑海中忽然浮现她在山洞里,自己亲手为她褪去衣裳的那一幕,顿时觉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一时心荡神驰,不知身在何处。林蓝瓶见他神态有异,伸手推了他的肩头,说道:“你在想什么?这么出神。”

汤光亭这才如大梦初醒般“氨地一声大叫,忙道:“没有,没有。”见林蓝瓶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彷彿心事已被她看穿,脸上更加红了。忍不住补充说道:“我是在想,我们那个时候不告而别,此番回去,只怕要挨一顿白眼。”林蓝瓶道:“那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谁像你那么爱记仇。”她话是这么说,但心中也不免惴惴。

信步间万回春带头走进一间客栈。汤光亭进门前抬头一看,只见门上顶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西来顺”三个斗大的金字。杨景修说道:“兄弟,你在看什么?”汤光亭指着牌匾,说道:“这家饭馆的名字倒有趣得紧。”杨景修道:“此间主人大概是崇信佛教吧?这名字其实也普遍,洛阳西郊也有一家饭馆也起这个名字。”汤光亭道:“原来如此。”心想有朝一日也要像杨景修一样,四处游历,行侠仗义。

杨景修见他出神,续道:“看你瞧这匾,让我忽然想起了一个故事。”汤光亭喜道:“真的吗?没想到匾额也有故事。我最喜欢听大哥说这些江湖奇事了,快说,快说。”林蓝瓶这些天跟着杨景修也听到了不少有趣的事,凑过来也想听听看。杨景修笑道:“这不是什么武林奇事,只是一个小故事。”

店小二领着众人靠着窗边就坐。点过酒菜,杨景修续道:“从前有一个名叫韦诞的人,他的书法写得很好,尤其是工整的楷书,最是拿手。所以那时皇帝老子的皇宫内院,很多都特别找他来题字做匾。

“有一天,皇帝新起造的凌霄观落成,当然还是要韦诞来题字,但是工人却误把还没题字的匾额先给钉了上去,若要拆下重做,就要误了时辰。于是皇帝就命人用竹笼载着韦诞,绑上绳索,直接将韦诞吊上去写匾。那块匾离地有二十五丈高,韦诞是个读书人,又没练过武功,身子挂在半空中,风吹过来摇啊晃的,简直把他吓个半死,下来的时候,不但两腿发软,两鬓头发也都给吓白了。

“后来他回家以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儿子,并且告诫他,要他后世的子子孙孙都不可以再学习书法,末了为了永绝后患,干脆写成遗命,最后成了韦家家训。”

林蓝瓶与丁白云等人不禁莞尔,汤光亭听完更是哈哈大笑,道:“他在半空中写‘凌霄’两字,那还不是实情写照,正好配合得天衣无缝?不过他全身吓得发抖,居然还能拿笔写字,这也算得上是一门功夫了。”杨景修笑道:“汤兄弟说得是,这我倒没想到。”汤光亭听他认同自己的看法,觉得十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