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胤禩的手轻轻拍了拍胤禟的背,温和的哄道:“我知道,我都知道。小九,别害怕了,八哥已经好了。我再也不会让你们为我担心。”

胤禟这才知道自己落泪,他努力控制了情绪,又看看胤禩还在病中,叹了口气,扶他靠在引枕上。

“八哥,当真不怨皇阿玛?”

胤禩沉默了,脸上的笑意也淡了,良久才说道:“小九,皇阿玛是皇上。当他处在皇上的立场的时候,阿玛这个称呼其实已经远了。”

胤禟呆呆的看着他,也或许,只有他一个一着急便忘了康熙时皇上。

这会,外间的丫头在听到动静就醒了,早有人往小几上已经放了热水和毛巾等。胤禟自己去绞了帕子,给胤禩擦了脸,又拿了洗漱用具过来。将胤禩打理好了,胤禟才又唤人进来,请太医过来诊脉。

两位老太医过来看过,点了点头,一人说道:“八爷能醒过来,这邪火已经去了五分,实是吉人天相。如此再服几次药便好了,下官等又开了一剂养气补虚的,可以等痊愈之后服用一月。”

胤禟真正放了心,胤誐此时赶了过来,见胤禩醒了也激动万分。晌午过后,两人待胤禩又午睡了片刻醒过来,才开始安排进城的马车。

让人铺了厚厚的几层毡子和被褥,胤禟又给胤禩换下来汗湿的衣服,才让胤誐将胤禩送到马车上。胤禩这一夜之间转危为安,马车又打理的密不透风,铺的也软和,一路回府他的病情倒是真没有受什么影响。

十月初,康熙回京。又遣太医过来探看胤禩,还带了不少药过来。外人眼里终是全了父子情分。

胤祯同胤禩依然亲厚,却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俨然已经有了接替八爷党之势。然而,康熙五十六年,颇具威望的辅政大臣李光地仍然跟康熙进言:“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侵占西藏,康熙封胤祯为抚远大将军王,带兵西征,用正黄旗纛、亲王体制出行。一时朝中又有人猜测,难道万岁爷属意的是十四爷?不然怎么有这等殊荣?况且万岁爷这两年身子骨不如往年,若是有了万一,还不是谁有兵权,谁说了算?

胤祯出征前,来见胤禩等人。

胤誐这一两年待胤祯总是不冷不热,见到他便讽刺道:“老十四如今翅膀硬了,还知道八哥府上的大门朝哪开啊。”

胤祯笑着说道:“十哥说的哪里话,我老十四一直都是八哥这边的。与四哥一奶同胞,也不如八哥亲厚,十哥这般说,可是冤枉弟弟了。这次虽然得皇阿玛信任让我上战场,那是看的我领兵作战的能力。弟弟在前面杀敌,这京里还不是都指望着八哥在后面支持。”

胤禩也笑的毫无缔结:“十四弟说的是,八哥看到我们这边的人出息了心里也正高兴地很。有我和九弟十弟在,粮草和后继供给定然不缺,你尽管放心。而且,我另外向皇阿玛举荐了一个人,想必也会帮上你不少忙。”

胤祯一愣,忙问是谁。胤禩微笑的说道:“就是十四弟以前在八哥这边见过一次的年羹尧。”

胤祯想了想,随即了然,“嗯,这人是个人才,上次还跟他探讨过。八哥真是安排的正是合适的人选。”胤祯也聪明,绝口不提年羹尧是胤禛的人。

随后转眼看向胤禟:“九哥,记得你说过,以后若有机会,一定饶不了策妄阿拉布坦,这次弟弟一定代九哥讨回来。”

胤禟没有想到胤祯居然还记得自己几年前说过的话,随即笑道:“好,九哥等你旗开得胜的好消息。”

胤禟眉眼飞扬,他是真喜欢领兵作战。而这次,若是胜了,可不仅仅是战功无数那么简单,胤祯嘴边带着笑,离开了八阿哥府。

胤誐不解的问:“八哥为什么暗中支持十四弟得到兵权?”

胤禩看着远处,良久说道:“若是兵权被四哥那边夺过去,以后便是必败无疑。在老十四手上,就还有个转机。而且,十四弟领兵在外,京里边的事鞭长莫及,并不足虑。他身边,也有我的人,可以牵制一二。”

“若皇阿玛真把皇位传给十四弟,那也只能是天意,总比另一个强些。”胤禩说道,往胤禟这边一扫。

胤誐皱着眉说道:“老十四确实少见的聪慧,对我们也没的说,实在不行,倒是个退路。”

胤禟并没有说话,只是想着:离雍正登基越来越近了,就算有了足够的准备,到底有没有人愿意跟自己一起走的?

同年,雍亲王胤禛的四子弘历被康熙带进宫里,亲自教养,无比宠爱。此后康熙待胤禩也如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