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帝舜听了,心中不悦,鲧乃是死于自己手中,因此对禹有些偏见,不愿让他主持此事。

当下,帝舜淡淡说道:“鲧治水无功,他儿子又有何能?我看还是算了,众位卿家还有何人选?”

众人听了,皆是沉默不语,帝舜见此,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如此,容后再议吧。”说罢,便起身朝外走去。

众位大臣见帝舜离去,便也各自散去。

帝舜回到自己的营帐,便开始静静的思考,想到自己将鲧杀死,心中一阵后悔,鲧可是人族之中对水患最有办法的人,自己却将其杀死,导致如今的惨剧,帝舜自责不已。随后又想到那位大臣推荐的禹,帝舜心中一定,若是大禹真有治水之才,自己必定让启用,让他治理水患。

想到这里,帝舜便名人打听大禹的事迹,也好作为依据。

却说禹初生之时,便已拜在乌云仙门下,乌云仙来到南方,将禹交予鲧的妻子女志亲手抚养。长大之后,禹决心为父一雪前耻,平定水患。于是东奔西走,寻找治水良策。

三十岁时,禹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春暖花开,绿染桑林,纯洁而健康的男女,在野外一见钟情,一个惊鸿一瞥的眼神,一个只可意会的手势,相继走入桑树林里,完成了一次天当被来地做褥的浪漫交合,既环保又富野趣。而后禹与女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女娇的本家是东夷强大的涂山氏,那时涂山氏尚处于母系制后期,禹只能做上门女婿,“夫从妇居”。虽说如此,但禹得到了东夷的强大支持,从此有了立业之基。此刻,禹与女娇夫妻之间正处于甜蜜的时光,好不欢喜。

帝舜命人打探禹的事迹,之后不断有人回报,帝舜也越来越放心。不过帝舜心中还是有些疑惑,便召来诸位大臣,问道:“上次诸位推举禹作为治水之人,本帝仔细思考一番,觉得此事可行。不过,本帝却从未听过鲧有子嗣,不知是何原因?”

手下有人出列,小心翼翼说道:“传说禹并非鲧的妻子女志所生,而是鲧死后剖腹而得,如今有通天圣人门下弟子教导。”

帝舜听了,顿时一愣,转而脸色有些发白,半响说不出话来。过了片刻,有些惊讶的问道:“真有如此诡异之事?”

这时,又有一人出列道:“共主不必惊讶,想我人族此类之事也有不少。天皇伏羲乃是母后华胥氏踩雷泽巨印而孕,地皇神农氏则是母后任姒见神龙而孕,这禹生有异象,岂不印证此子不凡?”

帝舜听了,确实如此,便放下心来,于是下诏,命禹前来见驾!

————————————————————————————————————————————————————————————分割

(第一更送上,十一假期快过了,各位书友要抓紧时间玩啊!!!过了村就没这店了!————求票,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求打赏,求包养。)

第三卷 第一百章 禹初治水,通天落子

却说禹正当新婚燕尔之时,却突然接到帝舜旨意,于是夫妻间依依不舍的告别,禹从此踏上了治水之路!

禹在前去拜见帝舜之前,还到了乌云仙那儿走了一趟。

当时,乌云仙叹息一声,从身上拿出一册子,递给大禹,然后说道:“此乃你父亲的遗物,如今子承父业,该是由你接手的时候。此次尽管去治水,我会在后相助与你。”说罢,只见乌云仙再次取出一把斧头与一根铁棍,说道:“此二物乃是你师祖特意为你所炼,斧名开山,可用来疏通河道,引水归位;棍名定海神针,可用来探查水位,平定大海。望你好生运用。”

乌云仙将所有的东西交给禹之后,便挥手让禹退下。

禹回到部落之后,一人呆呆的抚摸着开山斧、定海神针以及鲧留下的一册治水心得。片刻之后,禹清醒过来,再次朝乌云仙所在之地轻轻一拜,接着缓缓地打开了鲧的手册。

只见开头写道:“堵不如疏,领悟此四个字水患可平矣。吾虽然领悟了此治理水的方法,奈何受帝舜所嫉,时日无多,只能将此策略留待后世有缘之人,助我人族平定水患。

吾一身本领于人族之中却是少有可比者,可人族形势大好之时却不得施展,究其原因却是吾之名声太大,先为挚妒,尧帝之时虽有少用,可也是郁郁不得志,后又为舜帝所忌,不得施展,虽得治水九年,可惜时不待我,令吾无所建术,却是深感遗憾。

吾近日思之,为何如此,思前想后其根源却是人主之位自轩辕圣皇之后,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