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且全天下的百姓都是大明皇帝的百姓,不能厚此薄彼。之前的赋税在江南已经重了,这次的加赋就不能加江南地区了。

于是,一如原本的历史,看似要公平的加赋,直接忽视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给原本落后的地区带来了严重的雪上加霜。

而且按大明官员的尿性。朝廷多征收一分,在他们的火耗下,老百姓要付出三分、五分的财。

在这严寒之下,一场灾难降临在中原、西北百姓的身上。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冻死在路边,成为一名饿殍。

刚进入崇祯四年,福建数千人起事,自长赖坑突攻瑞金县不破,遁走福建古城。而在受过流贼荼毒。被官军又轮了一回后,再次被朝廷重税逼迫。犹如冬季的枯草,只差一根火柴来点燃了。

与此同时,在辽东沈阳,皇太极集诸贝勒大臣议,定官制,设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贝勒管部事。每部有承政(蒙古承政、汉承政),其下设参政八员,启心郎及笔帖式若干。各司其事,事不留行。

另外,建虏从山海关得到红夷大炮。分别从山海关和东江镇得到懂铸炮之术的匠人。在皇太极改制之时,献上了一份厚礼。

即建虏能自己铸造红夷大炮,炮身上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并有铸造年月,督造官员及铸匠、铁匠的姓名。质量严格把控,以后攻城多了一杀器,补了建虏的短板。

除去叫天军之外,其实天下大势并没有因为胡广的出现而得到根本的改变。**不堪的明国继续滑向灭亡的深渊,就算崇祯皇帝身体力行、一心想振兴明国也根本无济于事。

而建虏作为新兴势力,虽然被叫天军狠狠地打击了一番,可它还是展现出它蓬勃的生气,有别于明国腐朽没落。

崇祯四年,即一六三一年的严寒刚过去,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纷纷苏醒开始猎食时,奴酋皇太极有感于叫天军的强大,迫切希望加快皇权唯一的步伐,以利于自己更好的掌握女真,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开始实施了改革。

他在经过周密部署之后,宣布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并整合附属的蒙古诸部,登基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并改年号为崇德。

一六三一年对于建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年份,史称崇德元年。

这年初,对于叫天军、明国和满清来说,是相对平静的时段,并没有任何战事发生。

可表面上的平静,并不等于双方关起门来各过个得日子。那平静的海面下,汹涌的暗流却从来没有停下过。

在草原上的归化城,随着天气的好转,大批大批的牧民赶着不多的牛羊马,或者干脆就只有载着蒙古包过来投奔叫天军。

在这些人中间,大部分都是因为严寒而冻死了牛马羊,无法再独立活下去的部族,迫不得已只能投奔其他势力。

而叫天军在草原上崛起,先后打跑了威震草原的顺义王、林丹汗,甚至还歼灭过将近六千的无敌大金军队。最为关键的是,据说叫天军还很友善,除了族长之类的权力会被剥夺之外,基本上都是善待。

而这些即将灭亡的部族,他们的族长显然不可能威信很高,能全面控制部族的人,因此对于这样的族群来说,投奔叫天军就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然而,来投奔叫天军的这些人中,却还有一小部分人却怀着另外的目的而来。他们企图帮自己的主子挖掘、刺探出叫天军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强大的原因。

这样的人,在归化城这边有,作为另外一个通商互市的榆林城,则是更多。

这不,在城中东北角的“客来”客栈,地处偏僻,按理来说,应该生意不好。

可事实情况偏偏与常理不同,这个私人所开的偏僻客栈,生意很火爆,几乎天天满客;比起城中几家位置极好的国营,也就是叫天军官方经营的客栈,生意也不逊多让。

在其中的一间上房内,一名四十来岁的人,看似温文儒雅,是个读过书的人,好像刚从外面回来。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593 好赌的宁完我

不过,当他一说话时,却表现得和外表完全不一致:“去他娘的,这么热闹的一个地方,竟然连一个赌场都没有!”

“老爷,没有也好,免得误事。”他边上一名垂手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