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空尘月光 作者:江笔

引 言(1)

传说这织女是玉帝的孙女,因私自下凡来到人间,在众仙姐妹的帮助及灰牛大仙的撮合下,和牛郎在凡间生活了六年。这有情有爱的日子让人好生羡慕,牛郎和织女生了一男、一女后,被王母娘娘得知,王母娘娘十分震怒,命天兵天将把她捉回天庭,牛郎在老灵牛的帮助下,也直追上天,再现了这仙凡无双的古老神话。牛郎和织女到了天宫,牛郎和他们的子女被监禁在玉清宫,织女被监禁在碧寒宫。

牛郎住在玉清宫,这玉清宫在天庭的南方,那里有着春暖花开,玉湖闲庭,春意盎然,清宫寒月。那里是种植王母娘娘盘桃的地方,离嫦娥居住的明月相距不是很远,他很想去月亮上看看,借着明月的月光寄给织女一份思念,但天庭的天兵把守很严,没有任何的机会能够登上这明月,他只能看着这阴晴圆缺,心中怀着无限的思念,让这思念和期盼化作忧伤的泪。居住在这里的牛郎每天在天宫种种花,放放天牛、天马,闲散的日子就在明月下看看书,有时也吟吟诗、作作赋,教教儿女们读读书,虽然对织女的思念时刻不忘,但有儿女的陪伴,日子还算悠闲。这样的日子重复了无数年,儿子牛耳也长大成|人,年方十八,女儿牛沁也年方十四。他们都博览群书,又读了《天书》、《礼经》,真可畏是才华横溢。

织女住在碧寒宫,碧寒宫在天庭的北方,这里陈年大雪封山,一片银装素裹,云雾缭绕,这里没有绿,只有天湖里的几支小企鹅和海豹陪伴着她,住在这里的织女有着无限的思念,有着冰一样的身心寒冷,没有其她仙女和她交流,她每天除了为天宫织布、绣花外,就是到天云冰山遥望牛郎和她们的子女,这样的日子重复了无数年。她的“七仙女”姐妹们看她孤独而可怜,就多次到天庭哀求王母娘娘,希望能派两个伴陪伴她,终于有一天王母娘娘发了善心,给了她两个丫环,两个丫环除了聪明能干外,长得非常的美,真可谓是天上少有,人间无双,一丫环名曰:昕蓝,年方十七,另一丫环名曰:昕芸,年方十五。这昕蓝和昕芸和织女相处很融洽,情同母女,她们被织女为爱奉献一切的精神所感动,多次祷求,想见牛郎和他们的儿女,织女扭不过她们的执拗,终于有一天她答应了,说今年相聚的日子带她们一起去“天仙桥。

玉清宫和碧寒宫相距千亿公里,大约等于120光年,他们彼此都对家人有着思念,有着对至亲骨肉的思念。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是牛郎和织女相聚的日子,喜鹊搭建了“天仙桥”才让他们能够相见,相见的日子很短,更多的是分离。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这样过了几千余年。

到了这一年的“七月七”,牛郎和他们的子女终于和织女相聚了,牛郎带着他们的儿子牛耳和牛沁,织女也带着昕蓝和昕芸,来到了“天仙桥”,他们彼此凝望,身心相拥,织女在牛郎的怀中哭得很伤心,说是相聚,说是诉说衷肠,实是流尽相思无限泪。织女看到子女们已长大成|人,很是欣喜,牛耳和牛沁靠在母亲的怀中,有了一种幸福,有了一种温暖,有了一种难舍难分的情怀。昕蓝和昕芸也被这情景感动得哭了。自这一年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昕蓝和昕芸都和织女来与牛郎和牛耳、牛沁相聚。虽然一年才相聚一次,但他们好像已经是一家人了,都有着牵挂,有着思念,由此值得一提的是牛耳对昕蓝和昕芸都有了一种好感,一种言不清的思念,她们也同样对牛耳有了好感,一种同样的思念。在天宫里的仙人们是没有欲望的,虽然有着彼此欣赏对方美的感觉,但没有占有,没有愿望想得到,这就是仙凡的不同。这就像凡间的男女,如果他们没缘,也只能是彼此欣赏,让这缘渐渐流逝在匆匆的岁月里。

牛郎和织女被收回天宫后,被囚禁在玉清宫和碧寒宫,在第一年的“七月七”,牛郎和织女相聚,久别的思念和分离,使他们伤心得哭了,从而流下许多的眼泪。因伤痛太深的原因,使他们忘却了拭泪,这泪就掉到了人间,形成了人间仅有的玉湖和碧湖,玉湖小一些,在碧湖的上面,碧湖则在玉湖的下面,玉湖的水通过清灵河流向碧湖,在凡间的人们一般是去不了玉湖和碧湖的,想要去玉湖和碧湖,必须是一对相爱的情侣,在牛郎和织女的点化下,通过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经过千辛万苦才能到达。如果情侣之间的爱消失了,那么他们对去玉湖和碧湖的记忆也随之消失,到过玉湖和碧湖的情侣们在牛郎和织女点化时,就明白不会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就是为什么它一直宁静的原因。

牛郎和织女生活在玉清宫和碧寒宫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