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王小虎大步上前敬礼,微笑地说:“高军长,晚辈姓王,名小虎,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前线西路大军独立师政委,现奉命前来与您及各位将军进行谈判。”

高军长一愣,立正回礼道:“王将军,作为贵军的谈判代表,你自称晚辈是否有点不太妥当,因为在谈判桌上没有长幼之分,只有政见不同。”

“高军长,此刻并没有正式进入谈判议程,我与高团长年纪相当,按照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我理应如此。”

“那好,我借谈判前的机会问一个与谈判无关的问题,听高团长说指挥此次阻击战役的是两位年轻的将军,我本不相信,现眼见为实,但我不明白的是,是谁命令你们来抢夺这座至关重要的战地要塞,并且如此信任两位的指挥才能,因为远离大后方是兵家大忌,敢把此等重大任务交给两位之人,他就不怕有失败的危险吗?”

“高军长,您是前辈,应该知道任何战役在没有结束之前就不能谈胜负,危险对我们军人来说不能用胜负来衡量的,因为只要走上战场就必定有伤亡。至于我师此次穿插阻击完全是一种巧合,国军一六六师丢弃邵阳县卧龙岭阵地西逃新宁县后被我师趁机占领。我们师长在分析情况后独自率领一个营追击一六六师,然后与地方游击队会合对金峰岭实施偷袭成功,而此战的胜利为我们直插塔子岭、占领进军广西东大门的作战方案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切断了您八十九军后撤广西的退路,可惜一六六师还是逃跑了,并且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于远离大后方作战对我们来说不是个固定的概念,从红军时期开始直至现在,不论是在百万国军前堵后追的万里长征之中,还是在八年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特别是这三年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我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老百姓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把粮食送给我们,所以,只要哪里有老百姓,哪里就是我们的大后方。比如这里的瑶族同胞,他们祖祖辈辈受尽了官府的欺压,对汉人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仇视,但我们到达后的所作所为让他们理解了解放军与历代官府的不同,相信瑶汉一家的新社会将改变他们的命运,继而帮助我们作战和抢救伤员,并把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给了我们,这里一下子也就变成了我们的后方,虽然此次阻击战还未能分出最后的胜负,但不论结果如何,我解放大军进入广西的时间也只是个早晚的问题,解放全中国的目的一定要实现,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高军长,我哆嗦了一大堆,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第八章 残阳如血(4)

“王将军,你的回答不仅仅是一种解释,此刻作为象征意义上属于胜利者的谈判代表,你丝毫没有在言语上对我们进行说教,这不仅证明了你的诚意,更让我佩服的是你的个性,沉稳而又老练,对战争的见解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渴望胜利的同时又不忘战争是由最后的结局来衡量的,这说明你们充满必胜的信念,使我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震撼,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是永恒的,历史的车轮已经容不得我们再徘徊了。我概不论你们是否能取得此次阻击战的胜利,单就你们两位年轻的将军能审时度势率领部队直插这里,面对强大的国军却这样的从容不迫,我不得不承认后生可畏,现在之中国已基本是你们的天下,如果我此时接受你们提出的条件,放下武器返回新宁县城,实施和平起义,你的上司会怎样看待我们呢?”

“高军长,此种情况在我军与国军交战的战场上时有发生,我们都视为战前起义,这一点请放心。我们一贯的政策是只要认清形势,不与人民为敌,不论先后和时间、地点,放下武器站在人民一边的都是我们的朋友,以往的恩怨一笔勾销,相信这些您应该知道,不然不会这样面对面地同晚辈谈论起义之事。”

“那好,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此时起义在形势上已经成为贵军的一部,为何又不让我们上塔子岭协同你们作战,却让我们放下武器弹药返回新宁县城,你是怕我们其中有诈,还是另有原因?”

“高军长,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在我坦诚地告诉我们此次行动的过程中,您绝不会没想到我们是一路征战而来,弹药消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国军要想冲上塔子岭恐怕也绝非易事,因为我们占住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再加上刚刚结束的这场战斗,对方至少损失了一个军的兵力,虽然有歼敌一万自损三千之古训,兵力总人数上我们还是处于下风,但我们却利用国军溃退之机迅速捡回了足够再次与对手进行一次搏击的弹药,这也是我军在多年的战争中养成的自我补救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