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韦氏之所以在紧要关头“壮士断臂”;自己打自己的耳刮子;其目的也正是要保住杨喃;把他的罪责限制在“失德”这个狭窄范围内;如此既保住了杨喃在皇统上的第一继承人资格;又给皇帝留下了充足的回旋余地;这样双方不至于撕破脸走上对立。

既然杨喃依旧是皇统第一继承人;那么他距离储君的位置也依旧只差半步;只不过经过这次“失德”事件后;这“半步”的距离就有些大了;而若想缩小这“半步”的距离;杨喃就要立功;就要将功折罪;但皇帝没有把他带上远征战场;而是把他留在了京都;他又如何戴罪立功?

∷更新快∷∷纯文字∷。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骁卫将军李浑

韦保峦不但把自己的一丝“灵感”隐晦地告诉了齐王杨喃;还告诉了留守京都的两位叔叔;太常少卿韦霁和民部侍郎韦津;另外又给因齐王杨喃“失德”一案而罢官在家的堂兄韦福嗣写了份密信。

韦福嗣的父亲是中土名臣韦世康;而韦世康的叔叔便是韦孝宽。韦世康嫡出三子中;以次子韦福嗣最为知名;官至内史舍人。内史舍人也就是过去的中书舍人;在内史省(中书省)主掌制诰;拟草诏旨;是中枢的核心成员;参与机密;决策国事;权力很重;所以能出任此职者不但要资望;要文学;更要绝对忠诚于皇帝。

韦福嗣对皇帝很忠诚;皇帝也很信任韦福嗣;君臣志同道合;相处融洽;但随着改革进入“快车道”;两人在改革思路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君臣分道扬镳不过是时间问题。齐王杨喃“失德”一案爆发后;韦氏位于风暴的中心;危机四伏;而为了最大程度保住家族利益;韦氏毅然“壮士断腕”;这个“腕”便是韦福嗣。

韦福嗣的叔父是前民部尚书韦冲;而韦冲的女儿便是齐王正妃。齐王“失德”一案中的女主角则是韦冲的另一个女儿;也就是韦福嗣的堂妹。因为这层姻亲关系;韦福嗣理所当然成为齐王杨喃这股政治力量的核心人物;也是推动杨喃入主东宫的“急先锋”;但他的努力失败了;也就理所当然被逐出中枢;被罢黜了全部职务。

韦福嗣的命运与关中韦氏息息相关;而关中韦氏的利益又与齐王杨喃息息相关。在皇统之争中;齐王杨喃距离储君位置最近;虽然韦氏手上还有皇孙代王杨侑;但杨侑距离储君的位置太过遥远;除非出现奇迹;否则绝无可能;所以韦氏只能把全部力量放在齐王杨喃身上。在韦保峦看来;叔叔韦霁和韦津身具要职;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的关注下;行动十分不便;而罪黜在家的堂兄韦福嗣不但有便利的条件为齐王杨喃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假若齐王杨喃能“卷土重来”;韦福嗣也就能东山再起了。

韦保峦求助的第二个人是负责戍卫京都的右骁卫将军李浑。

李浑是中土名将李穆的第十子。李穆出自陇西成纪李氏。陇西李氏有三家;声名最为显赫的是成纪李氏;汉李陵的后代。其次便是陇西狄道李氏;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便是出自狄道李氏;据传是秦大将李信的后代。还有一家是陇西天水李氏;当今卫府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便是出自天水李氏。

当年北魏分裂;魏孝武帝西行入关;经略关陇;得到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鼎力支持;其中陇西成纪李氏的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就此崛起。先帝开国;李穆居功至伟;拜为太师;赞拜不名;食邑三千户;子孙虽在襁褓之中;亦全部授予正五品的仪同;整个家族拜官授爵者多达百余人;其权势之大;当世无比。李贤、李远兄弟早亡;李穆长寿;病逝于开皇八年;年七十七。随着李穆的死去;随着他的儿子、侄子们也陆续死去;陇西成纪李氏风光不再;权势急剧下降。

如今支撑陇西成纪李氏的便是李穆的第十子;卫府右骁卫将军李浑;还有一个是李穆第三子李雅的儿子李善衡;现为民部侍郎;本朝财政副长官;还有一个是李穆大哥李贤的孙子李敏;现为本朝将作监;虽然他不是中枢成员;但因为他是今上的外甥女婿;一个十分特殊的外甥女婿;权势显赫;甚至超过了陇西成纪李氏的当代家主李浑。

李敏的岳母是今上的大姐乐平公主;而这位乐平公主是前朝周)最后一个皇后;她和她唯一的女儿便成为前朝周)政治遗产的一个象征。先帝所建的大隋国祚是受禅而来;是前朝周)皇帝禅让的;拱手相送的;所以按道理来说;新朝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前朝遗族;但实际上这绝无可能。为了维护新朝“仁义”的面子;先帝和今上都把乐平公主母女高高供起;以堵绝天下人的“嘴”;因此这对母女在关陇贵族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