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 (第1/4页)

如果把京畿和颍汝地区比喻为生存之地;把河南灾区比喻为牢笼;那么阻隔两者之间的道道险阻就是监狱的“高墙”;灾民唯有越过这道高墙;唯有越狱;才能进入生存之地;才能活下去。

监狱一定有门;义军联盟只要打开这道门;河南灾民就能成功越狱;就能进入生存之地。跟着义军对抗官府、对抗卫府军;危险太大;尤其老弱妇孺;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成为累赘;所以可以肯定;只要义军打开“监狱”的门;无数灾民就会疯狂冲出“监狱”;不会再跟在义军后面与官府为敌;而义军也就乘机甩掉了这个随时都会爆炸的巨大“包袱”;由被动转为主动;轻装上阵;进退无忧。

很多时候;“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无法透过迷雾看到前进的方向;而李风云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拨开了笼罩在豪帅们心里的雾霾;让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就是实力;你看不到的东西;人家看得到;你解决不了的难题;人家解决了;不服气都不行。

甄宝车如醍醐灌顶;霎那间便看到了未来战局的走向;信心陡然暴涨;“明公;俺连夜完成选锋军的整编;明日清晨便渡过济水;直杀浚仪。”

甄宝车心情大好;对李风云的谋略更是佩服;一张嘴;连称呼都改了;尊称李风云为“明公”了;实际上就是为刚才的冲动道歉;毕竟从现在开始;双方是一个碗里吃饭;彼此要信任;要合作;如果总是矛盾重重;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合作两利;分则两伤;很浅显的道理;再说李风云现在是帮助甄宝车壮大;明面上还是给他好处;他有什么理由拒之门外?

众人听到甄宝车这句话;马上安静下来;不再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都专注地看着李风云;等待他拿出攻击之策。

浚仪是历史古城;中原重镇;战国时期是魏国都城大梁;历经战火;饱受劫难;如今风采依旧;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之上;为京畿天堑关防中原东部第一镇;承担着戍卫京畿门户和保护通济渠水道之重任。浚仪也是中原水陆交通枢纽所在;四通八达;其中汴水、睢水、涣水和蔡水与通济渠交汇处就在其境内;而河南灾民若想进入颍川;其捷径就是由浚仪方向越过通济渠;由陆路进入颍川;这比横跨五条水道进入颍川不但节约了时间和路程;也大大减少了路途上的危险性。

所以;浚仪实际上就是义军联盟必须为河南灾民打开的“监狱大门”;而浚仪正因为它在中原地区的重要性;其城池不但高大坚固;易守难攻;且屯有重兵。虽然目前并不清楚浚仪城内有多少戍军;但有一点很肯定;以义军联盟现在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可能攻克浚仪城。

既然如此;李风云将采取何种计策;帮助河南灾民顺利“越狱”?

“诸位应该都听说过孙膑赛马的故事。”李风云看看众人;说道;“面对强敌;我们唯有避实就虚;一边牵制敌人的主力;一边耐心寻找战机。孙子曰:‘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在接下来的通济渠战场上;我们攻敌的主要策略便是避实击虚。”

“明公的意思是避开荥阳方向的强敌;南下攻打梁郡;以主力猛攻雍丘、陈留一线;从汴水等五条水道上打开一条进入颍川的通道?”徐师仁当即问道;“雍丘、陈留虽然距离梁郡首府宋城有三百余里;但距离浚仪非常近;几十里路;官军不论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都能很快抵达。三城官军互为支援;必能构筑起一道牢固防线;使得我们无从下手。”

“大总管;梁郡有四个鹰扬府;都在通济渠两岸;其戍卫力量非常强。”孟海公也提出质疑;“在某看来;不论是荥阳方向;还是梁郡方向;官军的实力都超过了我们;所以我们只要攻打通济渠;不论打哪一段;都会遭遇强敌;谈不上避实就虚。”

“你说对了。”李风云笑道;“我们实力弱;精锐有限;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若想实现既定目标;绝对不能与官军硬碰硬;所以才要避实击虚。我所谓的避实;不但要避免与敌人主力决战;还要避免攻城。攻坚的战斗不能打了;通济渠一线的官军数量太多;戍卫力量太强;与济阴官军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我们在济、菏一线可以攻城拔寨;但到了通济渠一线;这种事绝对不能于。我们杀到通济渠的目的是什么?是劫掠通济渠。”

李风云举起手;在空中挥动了两下;以引起众人的注意力;然后神情严肃;郑重其事地强调道;“记住;我们是劫掠通济渠;有目的有组织有规模地劫掠通济渠;而不是中断通济渠;阻绝通济渠。”

众人连连点头;心领神会。此次义军西征中原的目的是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