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自己来说是个耻辱;对杨玄感来说则是危机;杨玄感有可能就此坠入对手的陷阱;被对手所重创;一旦他和众多同道为推翻皇帝和改革所做的秘密谋划彻底暴露;其后果不堪设想;狂风暴雨会把他们吞噬得一于二净。

李密没有回头路;他必须马上想出对策;逆转危局;但是;在如此极度被动局面下;又如何逆转危局?搞清身份暴露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弄清李风云一刀致命的原因更重要;李密相信只要自己找到这个原因;也就找到了逆转危局的密钥。

李风云为何要揭穿自己的身份?如果他是自己的敌人;大可将计就计;善加利用;完全没有必要一个照面后就置自己于死地;这太愚蠢;且没有任何价值。反之;如果李风云不是自己的敌人;那事情便有了回旋余地;他揭穿自己的身份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是驱赶自己;不希望自己被他人所利用;成为他人逐利的工具;其二;他需要自己的帮助;但这个帮助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此他希望自己成为同盟者;成为可以信任的朋友。考虑到目前危急局势;他的确没有时间虚于委蛇谨慎试探;还不如快刀斩乱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大家坦诚相待;把条件摆在桌面上;讨价还价;有利可图就合作;无利可图就一拍两散。

李密思绪电闪;情绪迅速从震惊惶恐中冷静下来;那张因为骤受惊吓而僵硬震怖的面孔也一点点的缓和平淡;渐渐竟露出一丝温和笑容;但眼眸中还是难掩激荡不安之色;显然他的信心还没有从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他还没有把握抗衡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李风云。

李密犹豫不决;是立即承认自己的身份;还是坚决否认;抑或试探一下对方;看看能否赢得彼此的默契;然后心照不宣;一切尽在不言中?当然;这首先取决于李风云揭穿自己身份的目的;如果自己的选择与李风云的目的不尽相同;则接下来双方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崩裂。

李风云目光炯炯地望着李密;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浅浅笑容;笑容里有戏谑有狡黠还有那么一丝不屑;而眼神却很冷森;阴戾;仿若一只潜匿在黑暗里的饿狼;觊觎着暴露在阳光下的猎物;等待着一击致命的绝杀机会。

“你认识蒲山公?”

李密终于说话了;他并没有思考太长时间就做出了选择;他相信李风云的背后绝无可能是关陇人。关陇人虽然分为改革派、中立派和保守派;但前两者不会纵容国内局势持续混乱;后者才是推动国内局势迅速恶化的“黑手”所在。而关陇人中的保守势力中;不论是杨玄感所在的河洛贵族集团;还是以韦氏为首的关中本土贵族集团;都是李风云蓄意掀起的这场通济渠危机中的受害者。危机发生后;两大受害者从各自的政治目的出发;不但没有联手抗敌;反而大打出手;形成了鹬蚌相争之势;那么谁是“渔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关陇人的死敌;山东人。

李风云的背后有可能是以段文操为首的齐鲁贵族集团;也有可能是崔德本所属的山东超级大豪门;但无论是哪路“高人”;他们都是山东人。辽东李氏也是山东人;辽东李氏所属的赵郡李氏;更是山东五大超级豪门之一;所以从山东人的立场来说;大家的基本利益一致;李风云不可能上来就一刀砍了自己;由此可以肯定;李风云不是自己的敌人。

只要李风云不是自己的敌人;那形势就不会太恶劣;逆转危局也就不会太难;于是李密选择了“默契”。李风云不论是驱赶自己;还是寻求与自己的合作;其前提都必须兼顾到自己的利益;兼顾到辽东李氏的利益;彼此都要给对方一个可进可退的腾挪余地;既然如此;双方当然需要默契。

听到李密这句答复;李风云脸上笑容更甚;他知道李密在这短短时间内已经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是他所需要的。跟聪明人说话就是愉快;李风云眼里的冷森之色迅速消散;代之以激动和急迫;李密会提出怎样的条件?而联盟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机会?

“某与蒲山公从未谋面;素不相识;却闻名久矣。”李风云笑着问道;“你可认识蒲山公?”

李密一颗高悬的心终于落地;他的推断正确;选择无误;虽然从走进这座营寨开始;他就被重重云雾所笼罩;看不到前进的路;始终处在被动之中;但此刻;他总算拨开迷雾看到了方向;寻到了逆转局面的机会;刚刚饱受重挫的信心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恢复。

李密微笑点头;既不说认识;也不说不认识。但此举落在李风云眼里;却是李密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我就是蒲山公李密;我承认自己的身份;接下来我们要保持默契;绝口不提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