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页)

一个亲王;拥有两万亲卫军;其武力之强悍可想而知;但外表的风光;却无法掩饰其在政治上的所遭受的围追堵截;枪打出头鸟;众矢之的啊;内心之痛苦;唯有齐王自己知道。这两万军队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皇帝给你了;你还不能不接;接下了你也就遭罪了;如果皇帝说你要造反;你连辩解的理由都没有;谁让你有造反的实力?

这两万军队如果待在东都;就如关在牢笼里;一举一动都在京畿卫戍军的监控之下;想造反都找不到机会;但一旦出了京畿;出了牢笼;那就不一样了;可以为所欲为。本来齐王杨喃还不敢明目张胆地把这支军队全部带出京城;毕竟现在他的政敌很多;对手环伺;想打倒他甚至想弄死他的人太多了;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但现在卫府军坚决拒绝参与戡乱;那等于拱手送给他一个带走全部军队的机会。

然而;尚书都省可不想承担因此而导致的一切后果;假如齐王杨喃在戡乱过程中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或者胆大包天真的造反了;他们就惨了;所以尚书都省明确告诉齐王杨喃;现在国库能够给予的戡乱军资非常有限;最多支持五千军队一个月的作战用度。

齐王杨喃忍无可忍了;你要我戡乱剿贼;却又不给我足够的军队和充足的钱粮武器;你什么意思?你想置我于死地啊?

∷更新快∷∷纯文字∷

。。。

第两百二十八章 击败元文都

齐王杨喃的质问很凌厉;充满了愤怒和杀机;而负责库藏的太府卿元文都也不示弱;据理力争。

他有责任保护齐王杨喃不受伤害;但无法控制齐王杨喃的野心;所以他不得不与韦氏结盟;同时又不得不想方设法遏制齐王杨喃实力的增长;以免其把野心变成现实;那后果就是一场失控的灾难。

元文都的理由是;大河两岸连续受灾;河南上百万灾民逃进豫州求生;这已经是事实了;而之前河南地方官员不但不进行赈灾救助;反而欺上罔下蓄意隐瞒受灾真相;导致河南乃至通济渠一线局势急剧恶化;以致于现在陷入了通济渠中断之危机。颖汝贵族官僚在竭尽全力救助河南灾民的同时;也把这一真相揭露于天下;这给了东都一记响亮耳光。东都有失察之罪;中央亦有失去民心之危;虽然皇帝和中枢东征归来后肯定要严惩河南地方官员;但对于东都来说;当前必须亡羊补牢;必须帮助颖汝地区的地方官府全力救助灾民;以挽回失去的民心;挽救中央损失的权威和弥补东都造成的过失。

现在东都要稳定地方局势了;要戡乱剿贼;倾尽全力支持;而之前东都受到河南地方官府的蒙蔽;置灾民生死于不顾;以致生灵涂炭。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东都对灾民置若罔闻;对以灾民为主的叛贼却要斩尽杀绝;这将给河南人带来何等剧烈的冲击?可以预见;东都和河南;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矛盾必将空前激烈;戡乱剿贼的前景极不乐观;所以;剿贼只是戡乱的手段之一;血腥杀戮并不能挽回民心;更不能稳定局势;而若想戡乱成功;必须从安抚上下功夫;这需要齐王杨喃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

因此;戡乱不需要调用两万大军;国库不会给也没有多余的钱财给两万大军提供剿贼用度。

齐王杨喃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施展抱负”的机会;好不容易抓住机会“杀”出了东都大大小小政治势力的重重包围;当然要竭尽全力;要把麾下的两万大军都带出去。再说了;大家都知道;通济渠战场实际上就是一个陷阱;有人要利用这场危机打倒齐王杨喃;而有人迫于政治利益上的需要不得不保护齐王杨喃;所以当初尚书都省迟迟拿不出戡乱决策。现在韦云起以一场大败揭露了通济渠危机真相;逼得尚书都省不得不做出出兵戡乱之决策;齐王杨喃以破釜沉舟之决心毅然跳进陷阱;非要背水一战;那么若想取胜;当然首先要保证有强悍的实力;而两万军队就是实力的保证。在这件事上齐王杨喃绝不妥协;带五千人跳通济渠陷阱;纯粹是找死。

元文都在东都政界德高望重;势力庞大;又是本朝第一财政大臣;权势倾天;在尚书都省的话语权非常重。如今皇帝和众多中枢重臣都不在;他在尚书都省虽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但敢于与其针锋相对甚至强行压制者;却少之又

之前;元文都就坚决反对出兵戡乱;后来妥协了;支持韦云起出京巡查通济渠;他的目的是希望韦云起能迅速稳定通济渠一线局势;如此东都就主动了;形势许可就让齐王杨喃出京捞点戡乱的功劳;形势不许可;就坚决不让齐王杨喃出京;维持原状;也算保护了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