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发贼的举动却证明他在帮助山东人对付齐王和关陇本土势力;这是不死不休的仇恨;关陇人为了自身之利益;必须把白发贼和他的联盟彻底诛杀;至于杀了之后会否触犯到裴世矩的利益;那已经顾不上了;先保住自己再说。

“如果白发贼预测正确;今年东征的确失利;圣主要发动第二次东征;我们又将如何定策?”

齐王问得很直接;可见其心情很急迫;对居外之策充满了期待。某种意义上居外发展之策是他的希望所在;他若想彻底翻身;彻底从政治牢狱中逃出来;彻底逆转自己的命运;这是唯一可行的计策;当然了;目前这个计策还是空中楼阁;并无任何可以信赖的基础。

韦云起的神色愈发凝重;“如果白发贼预测正确;今年东征的确失利;圣主要发动第二次东征;那么最起码可以证明;白发贼并没有帮助山东人设计陷害我们;而我们也依旧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白发贼所献之策是闻喜公(裴世矩)针对南北大战所做的布局之一;但居外之策却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通天方向;我们不但要坚决实施居外之策;而且还要为此创造条件;竭尽全力创造所有可以创造的条件。”

齐王听懂了;眼里掠过一丝惊惧;而韦福嗣等人也听懂了;目露神采;就像看到猎物的猛兽;兴奋之中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狞狰而锋利的獠牙。

若想成功实施居外之策;其中关键便是二次东征的失利。正因为二次东征失利;国内外局势的恶化速度才骤然加快;并且不可阻止;中土内忧外患因此双双爆发;深陷腹背受敌之困境;而圣主和中枢更是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陷入不可逆转之被动;面对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他们唯有发动第三次东征以破坏突厥人与远东诸虏的盟约;让北疆镇戍军在南北大战中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从而得以集中全部力量与北虏大军决战于代北长城。

也就是说;白发贼对未来中土局势的悲观预测;都建立在二次东征的失利上;而且这些预测“肉眼可见”;即便是韦福嗣、韦云起这些政坛强势人物也同样承认这些预测的准确性;所以;韦云起所谓的创造条件;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白发贼对未来的预测实际上就是韦氏的行动指南;韦氏不惜代价也要推动东都的反对势力在二次东征期间发动兵变;或者创造其他政治事件以进一步恶化国内局势;总之务必让二次东征功亏一篑。

二次东征失利;接下来的国内外局势发展对齐王的崛起肯定非常有利;即便没有第三次东征;即便南北大战不会马上爆发;以圣主和中枢的被动处境;若想缓和南北关系稳定边疆局势;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国力;而要恢复国力就必须稳定东都政局和国内局势;为此他们只有在政治上做出巨大妥协;舍此以外别无他途。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做为朝堂上最为庞大的政治势力之一;理所当然要把利益最大化;而把齐王推上储君之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对韦氏来说;这是一个完美计策;而对齐王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结局;若能成功;皆大欢喜;当然要全力以赴了。

韦福嗣又以最快速度出现在联盟总营里;与李风云开始了第三轮谈判。

韦氏的高效率让李风云有些意外。在过去两轮谈判里;他给了韦氏大量讯息;虽然这些讯息都是对未来的推演;而且这些推演并不都是建立在当前可见的事实上;但以韦氏对东都政局、中土局势以及对南北关系的了解;肯定能接受这些推演;并认真思考它的可信度;然后拿出相应的对策。这显然需要时间;但韦福嗣却转眼就来了;这让李风云兴奋之余;对自己灵光一闪后出现的拯救中土之策充满了希望。他的确做不了中土的救世主;但齐王可以;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也可以。

韦福嗣为了取信李风云;为了与李风云建立足够的信任;采取了坦诚方式;直言不讳;摊开了说。

首先;你背后肯定有山东豪门世家的支持;其次;你与闻喜公裴世矩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第三;你献出居外之策的真正目的无从揣测;但齐王占据了绝对优势;掌控着主动;根本无惧你的叵测之心。

李风云诧异不已。这个误会有些大了;李密把他与已故的渤海公高颍联系到了一起;而韦氏却把他与当朝宰执闻喜公裴世矩联想到了一块;太出乎意外了;这不禁让他再度想到了那个人;难道那个人当真与高颍、裴世矩有关联?李风云以最快速度在繁杂的记忆里翻寻了一遍;结果竟然真的发现了那个人与高颍、裴世矩、宇文述、突厥人之间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但相关记忆太少了;寥寥无几的蛛丝马迹根本构建不了完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