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李百药微微皱眉;想了片刻;反问道;“某对将军突然出现在白马津一事;非常好奇;不知在某回答之前;将军能否给某解惑一二?”

李风云笑了起来;“难道这两件事之间还有关联?”

李百药正色回道;“某认为这两件事之间必有关联。”

李风云心知肚明;李百药似乎也认定了自己就是他的弟弟;所以急切想知道自己“死而复生”的秘密;以及死而复生之后的事;而这些事显然与自己举旗造反有直接关系。

“某为何出现在白马津;也要从榆林说起。”李风云也不隐瞒;娓娓道来;被突厥人追杀;被马贼所救;随即落草为寇;并在辽东闯出声名;因为东征在即;镇戍军清剿边关;于是马贼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也被抓捕;并被押送东都。

李风云所说的故事充满了杀戮气息;惊心动魄;李百药和李安期父子听完之后;沉浸其中;久久不语。

“你的头发何时变白了?”李百药忽然问道;“这世上;当真还有人一夜白头?”

李风云微笑回道;“某自有记忆开始;某的头发就是白的;所以……”李风云手指李安期;以揶揄的口气说道;“某肯定不是你的小叔。”

“你的记忆从何时开始?”李安期不假思索的问道;“是从垂髫幼儿开始;还是从榆林开始?”

李风云笑容顿敛;哑然无语。

。。。

第两百七十五章 (天命论)背后的秘密

屋内一片死寂;气氛很沉闷;虽然已近深秋;天气已凉;但不论是李百药父子;还是李风云;都感觉到了一阵莫名燥热。

对李百药父子来说;此趟鲁郡之行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见到了李风云;并且对李风云的身份进行了求证;而结果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李风云是赵郡李氏血脉;是他们那位已经死去的亲人;就算李风云非要说自己是赵郡李氏血脉都不行;因为他的记忆是从大业三年开始;是从榆林开始;之前所有记忆均已缺失;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让李百药的母亲站在李风云面前;李风云却不认识;这如何证明李风云是李氏血脉;是李德林之子?

忧的是;虽然没有确切证据;李风云本人也一口否认;但李百药父子可以肯定;李风云就是他们那位已经死去的亲人;这是一种直觉;一种血脉相亲的直觉;甚至他们可以肯定;除了他们以外;李家的其他人比如他们的母亲;他们的兄弟姊妹;见到李风云以后;也会产生这种非同寻常的直觉。这就是他们的亲人;而以李家的家风;以家主李百药的性格;家族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亲人;过去李百药就是这样做的;就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族;现在;在家族陷入低谷的时候;李家更为团结;李百药更不会对流落在外的亲人弃之不顾。

只是;以目前中土局势、以目前李家在东都的不利处境;以目前李风云的中土头号反贼的恶劣声名;李百药和李家不要说给予李风云以帮助了;避之都惟恐不及;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局面;若置若罔闻、视若无睹;则必然会给李氏带来难以预料的恶果;若主动介入;积极于涉;则给李氏带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更大;而且李氏能否介入;首先取决于双方能否建立信任;如果李风云坚决拒绝;则李氏也是有心无力;徒呼奈何。

李百药、李安期父子必须做出选择;虽然鲁郡之行的使命是求证李风云的真实身份;但赵郡李氏之所以要求证李风云的真实身份;不是为了认亲;也不是为了避祸;而是为了趋利;是想利用李风云这股中土最大的反对力量;为整体陷入低谷的赵郡李氏谋取最大利益;为危机四伏的山东人带来东山再起甚至是再度掌控中土命运的新契机;所以;无论从山东人的利益考虑;还是为赵郡李氏的未来考虑;李氏父子都必须竭尽所能赢得李风云的信任;看看能否建立某种有限度的合作;实际上这也是李氏父子鲁郡之行的真正目标所在。

李风云也有与李氏父子同样的直觉;那个灵魂已进入天堂的人;十有**就是李德林之子;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一点;将来也不可能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是否有证据;对双方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双方的目的是彻底撇清关系;没有证据则正遂所愿;反之;若双方的目的是寻求合作;那么信任基础则正好来源于这种没有证据但心有灵犀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有血脉做支撑;牢固度是可见且可信的。

李氏父子既然在这种时候千里迢迢赶赴鲁郡;其目的显然是合作;而这种合作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