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 (第1/4页)

萧奢得知李风云南下徐州的消息后;神情很凝重;情绪很复杂;面对崔德本的质询;良久才答复了一句;“某知道。”

崔德本的怒火顿时难以遏制了;但他看到萧奢沉重的表情;估猜这里面有缘由;又不得不忍住了。兰陵萧氏可是中土豪门;徐州第一世家;皇亲国戚;实力非同凡响;之所以与崔氏保持世代的合作关系;就在于双方在政治上可以南北呼应;利益互补。而在徐州这块地盘上;真正说话算数的就是兰陵萧氏;崔德本也罢;梁德重也罢;若想在徐州立足;在徐州谋利益;就必须赢得萧氏的合作。此时此刻;崔德本已经预感到了危机;迫切需要萧氏的帮助;所以更不敢得罪萧氏了。

“有何玄机?”崔德本问道。

萧奢迟疑稍许;说出了原因。

联盟回到菏、泗一线后;萧逸就与兰陵保持密切联系。在李风云的默许下;联盟高层很多机密都为兰陵所知;其中就包括与齐王杨喃所建立的“默契”;与段文操达成的秘密约定;还有就是有关李风云身份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的关键点则是山东名士李百药的神秘现身。这些机密;萧奢都与崔德本共享了;并且联手从中推演出了很多东西;而让两人最为吃惊的就是李百药的神秘现身;以及齐王杨喃以居外发展来谋取皇统的策略。

前者关系到了李风云的身份秘密;假如李风云当真出自赵郡李氏;是李德林的后代;那就直接关系到了山东贵族集团的整体利益;崔氏和萧氏不但要重视;而且还要空前重视;后者则关系到了东都政局的发展;甚至直接关系到了中土的命运;而齐王一旦“展翅翱翔”;必将在中土历史上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但齐王的“翱翔”;并不符合山东人和江左人的利益;偏偏崔氏和萧氏非常不幸地被卷进了由齐王所掀起的这场前景十分黯淡的风暴之中;想躲都躲不掉。

联盟高层关于今年冬天如何反围剿的争论同样为兰陵所知;但因为李风云始终没有拿出最后决策;且兵力部署偏重于济水一线;而东都政局的变化又给了齐王冲击储君的希望;这一希望严重破坏了他与李风云之间的“默契”;使得双方再无信任可言;李风云对齐王充满了戒备;所以萧奢和崔德本都推断李风云北上的可能性最大。

然而;风云突变;九月底;萧逸在一天之内传回两个消息;一个是李风云突然决策南下徐州;另一个则是李风云再赴菏水;与齐王秘使见面;这是自东征大败的消息传开后;双方第二次见面;其中玄机之大;可想而知。

萧奢不可能**看待这两个消息;不论从政治层面还是从军事层面;他都理所当然把它们做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分析的结果就是;东都政局有了新的变化;齐王失去了冲击储君的希望;于是齐王必然借助戡乱的机会疯狂扩展实力;如此一来;齐王与李风云的关系;便由“默契”转为“合作”;这就是李风云突然决定南下徐州;根本无视联盟军队有全军覆没之危的原因所在。现在李风云就是一把杀人的“刀”;而这把“刀”握在齐王手上;所以齐王的目的才是重中之重。

齐王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要控制徐州以拓展实力了。齐王如何控制徐州?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换人;把现任的徐州军政长官统统赶走;换上自己的人;同时借助李风云这把“刀”给徐州本土贵族集团以威胁;迫使他们向齐王“低头”;为齐王所用;否则就与李风云黑白联手;里应外合;双管齐下;杀个血流成河。

胳膊拧不过大腿;徐州的地方势力虽然有财力;但缺少武力;偏偏齐王杨喃和李风云手上都有强劲武力;这就迫使徐州地方势力不得不低头。

事关切身利益;事关徐州地方利益;兰陵萧氏以最快速度;把这一坏消息告之徐州世家豪望;并召集诸姓诸族德高望重的家主、长者、大儒名士商讨对策。

崔德本理解萧氏;萧奢并不是故意隐瞒;而是在没有拿出有效对策之前;不敢轻易泄露;此事关系到地方贵族集团的利益;太重要太急切了。消息一旦泄露;传到了非本土籍的徐州军政长官的耳中;必然会发生新的不利于本土贵族的变化;比如官僚们为了一己私利置徐州于不顾;“大肆掳掠”;为了本集团的政治利益不惜“伤害”甚至恶意破坏徐州;那对徐州本土势力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而由此导致的后果;肯定比叛军的烧杀掳掠更为严重。

“计将何出?”崔德本知道了缘由;心情愈发沉重;对徐州本土贵族集团所面临的危机亦更为关切。

“某此来便是向明公求援。”萧奢拱手为礼;言辞恳切。

“只要力所能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