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1/4页)

待四个月?能否给齐王;给某;也给你自己一次机会?”

韦福嗣沉默了。去年李风云预测东征失败;那是个不可思议的预测;但预测应验了;这是否证明李风云当真拥有预测未来的惊天异能?看着李风云年轻的面孔;韦福嗣信心不足;但看到李风云那一头雪白得让人倍感诡异的白发;韦福嗣的信心又直线上涨。李风云的满头白发;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玄幻之物;而这种无法解释的神秘事务;恰好能给人以无限遐想。

“善”韦福嗣点头同意了。

因为大赦;他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但韦氏的政治资源是有限的;韦氏又英才辈出;而他年纪又大了;此刻返回西京;与家族其他人争夺有限的政治资源实为不智;倒不如耐心等待四个月;看看形势发展再说。正如李风云所说;齐王还是有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会。

“董纯已经抵达彭城。”韦福嗣说道;“几天后;齐王将北上鲁郡;某安排你见一次齐王;希望你能说服他。”

李风云摇摇头;“时机未到;还是不见面为好。”

韦福嗣想了片刻;轻轻颔首;随即转移了话题;“齐郡这边战局如何?”

李风云详细解说了一遍;“指望三路义军齐心协力夹击张须陀根本不可能;所以此仗的关键是东莱水师出手的时间;水师一出手;这一仗就完了。”

韦福嗣听出来了;李风云对这一仗的态度很奇妙;他费尽心机促成三路义军夹击张须陀的目的竟然不是取胜;而是求败。李风云为何求败?他为何不帮助齐王控制齐鲁?

韦福嗣想到了李风云所预测的四个月后的东都兵变;如果齐王倾尽全力平叛;杀进京畿;甚至于兵进东都;他还有机会再回来吗?显然可能性微乎其微;齐王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对手的包围;被圣主解除兵权重新关进牢笼;所以;齐王平叛建功之后;必须找一个借口;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东都;离开京畿;但这个难度显然很大;毕竟对手的目标不仅仅是平叛;还要铲除齐王这个祸患

韦福嗣束手无策之际;蓦然想到了李风云对未来的几个关键设定;当即眼前一亮;脱口而出;“你要北上?”

李风云北上了;祸害河北了;这对齐王来说是个耻辱;做为李风云的对手;他有足够的理由率军杀进河北;尾随追杀李风云;如此一来;齐王轻而易举就有了重新居外戡乱的借口;即便是圣主也不好出手阻碍。

李风云笑了起来;冲着韦福嗣躬身一拜;以表达他对韦福嗣的钦佩之意。

“今夏?北上?”韦福嗣沉吟着;思索着;陡然想到了一个要害之处;“没有足够的粮食;你如何带着数万大军渡河北上;转战河北?”

李风云在徐州的确抢了不少粮食;但打齐郡耗时太久;粮食肯定不够;而齐郡一战假若打败了;他被官军四处追杀;恰好齐王不久之后又要去东都平叛;最大的“靠山”没有了;李风云在蒙山就待不下去了;只有北上;一方面寻求河北人的庇护;一方面劫掠永济渠以化解粮食危机;但劫掠永济渠必然损害到河北豪帅们的利益;这显然不利于李风云转战河北。

“山人自有妙计。”李风云笑道;“今秋;当我们在河北见面之时;你就知道某如何解决自己的温饱了。”

。。。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与杜伏威结拜

韦福嗣辞别之前;犹豫良久;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他不甘心;此行他并没有完成齐王的重托;回去后他很难说服齐王;甚至他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为此他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但以他的政治智慧;他沮丧的发现自己竟然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还得寄希望于李风云。

李风云既然拒绝了齐王的招安;认定齐王没有留守东都的可能;那么其理由不可能只有已知的寥寥几个。

“在你看来;圣主离开东都北上远征之前;会安排哪一位亲王留守东都?

这个疑问始终困扰着韦福嗣;他找不到答案;而这个答案肯定是他说服齐王放弃争取留守东都的最好理由。

在韦福嗣期待的目光下;李风云轻轻点头。

李风云似乎知道韦福嗣在重压之下已不堪重负;需要从未来的预测中寻找一些看似真实的理由来慰籍他那脆弱的心灵;而近段时间李风云一连串的准确预测给了韦福嗣某种心理暗示和依赖;使得他越来越迷信于诸如谶纬、天象、术数等玄之又玄、虚无缥缈的东西。考虑到齐王杨喃和韦福嗣对联盟未来发展和中土未来走向的重要性;李风云决定抚慰一下韦福嗣那颗惶恐而迷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