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1/4页)

�洌缓芟匀唬欢�急�淙酚衅涫拢环裨蚶罘缭撇换岬诙�紊苯�性��

难道李风云要参加这次兵变?如果李风云参加这次兵变;之前他拒绝击败齐王杨喃就有了解释;因为他和那些兵变者都需要齐王杨喃充当东都兵变的“大旗”。而齐王杨喃正是崔氏在新一轮皇统之争中的心腹大患;此人不除;崔氏寝食不安。

李风云直言不讳;崔孝仁也就不客气了;“将军曾说;越王会留守东都;越国公要坐镇黎阳督办东征粮草;现在事实证明将军的预测非常准确;而将军还曾说过;越国公将在在六月的某一天发动兵变;由此推及;将军转战中原;是不是有意参加这场兵变?”

李风云笑容更甚;目光不禁转向了李安期。当初正是因为李安期的提醒;李风云才突然做出了参加兵变的决定;虽然风险之大难以估量;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所获利益也是大大增加。李安期心有灵犀;与李风云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实际上当初李安期之所以“善意提醒”;也是私心作祟;毕竟与崔氏相比;赵郡李氏从这场兵变中能够牟取的利益十分有限;为此必须把目光放长远一点;让崔氏在兵变中大获其利的同时;欠下赵郡李氏的人情;只要这份人情在;赵郡李氏的利益就不会少。

“你来的目的;应该不是打探某是否参加这场兵变吧?”

李风云没有回答;而是语含双关地反问了一句。

崔孝仁微微颔首;“某来的目的;是想知道齐王在这场兵变中的作用。”

李风云笑了起来;“现在你知道答案了。”

崔孝仁眉头微皱;略略思索了一下;问道;“将军确定;这就是某要知道的答案?”

“你怀疑甚?”李风云笑道;“难道你怀疑越国公要篡位自立?当年先帝受禅;不仅因为他是摄政的大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因为他击败了尉迟炯、司马消难和王谦这些强大对手;前进路上再无障碍;而以越国公之才智;他岂会愚蠢到失去理智;盲目仿效先帝?”

崔孝仁心领神会。以越国公之实力;当然没有篡位自立的可能;所以他若想兵变成功;就必须更迭皇统;就必须要一个新皇帝;而这个新皇帝的最佳人选;无疑就是齐王杨喃。

“将军有何需求?”

崔孝仁当机立断;直接提出合作意向。你要什么我满足你;但前提是;你必须维护崔氏的利益。

。。。

第三百六十二章 崔孝仁

李风云沉默不语。

崔氏的态度出乎他的预料;很显然;崔氏已有证据证明这场兵变的确存在;并且对这场兵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有了悲观预测;毕竟齐王杨喃是嫡皇子;而圣主和改革派与整个中土的保守势力已势成水火;再加上圣主和中枢因第一次东征大败导致权威大损;如此局势下;齐王杨喃与杨玄感联手发动军事政变;必将赢得整个中土保守势力的支持。

圣主和改革派若想击败兵变者;难度相当大;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而随着内战的延续;局势对圣主和改革派肯定是越来越不利;大一统改革严重损害门阀士族利益所造成的恶果将在这场兵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爆发和释放;最终就算圣主和改革派打赢了;也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崔氏深陷其中;不死也要脱层皮;其利益损失之惨重完全可以预见。

崔氏当然不甘“束手就缚”;当然要自我拯救;当然要拿出各种对策;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于是崔氏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李风云;试图从李风云这里获悉更多秘密。但形势变化太快;一转眼;李风云就要转战中原了;甚至有可能参加这场兵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风云很可能一开始就是兵变谋划者之一;去年他西进中原名义上是劫掠通济渠;实际上很可能是帮助齐王杨喃“逃”出东都;以便在兵变发动后能够高举起齐王这面“大旗”。由此推及;李风云积极谋求与崔氏之间的合作;就是居心叵测了;就是想在关键时刻把崔氏“拉下水”;逼迫崔氏支持这场兵变;反对圣主和改革派;而以崔氏在山东贵族集团中的崇高地位;一旦它确立了在这场兵变中所采取的政治立场;必将对山东豪门乃至整个山东贵族集团产生难以估量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当这种猜测突然涌入崔孝仁的脑海后;崔孝仁有些措手不及了;遂决意试探。此刻李百药父子都在当面;双方即便拔刀相向;也不会大打出手;安全上没问题;再说以两家荣辱与共的关系;把事情摊开来说更好;如果李风云居心叵测;有利用和陷害崔氏的意图;中止合作反而是一件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