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痪龆ǎ徽�抢丛从诶钭有鄣木偌觯焕钭有墼诟�钚�械拿苄胖行攀牡┑┑谋Vぃ焕罘缭埔丫�黄渌捣�恢灰��急�⒈�洌焕罘缭票囟ɑ岵渭樱槐囟ɑ嵋逦薹垂说纳毕蚨�迹蝗绱艘淮笾�Γ谎赡懿挥茫�

杨玄感当然对李风云有极大的“兴趣”;只是李风云此人过于神秘;杨玄感始终未能查清他的真面目;而此次李子雄虽然极力举荐;但对其身世亦是语焉不详;如此一来杨玄感就不得不慎重了;恰好李密在去年的通济渠危机中与李风云有过深入接触;于是杨玄感特意请出了远在西京的李密。而李密亦是义不容辞;急杨玄感之所急;沿着大河水道泛舟而下;一日千里;先是到黎阳面见了杨玄感;接着日夜兼程赶到历城拜会了李子雄;然后马不停蹄;直奔恒公渎寻找李风云。

“李子雄……”李风云眉头紧皱;连连摇头。那个老人太固执太自信了;自己虽然极力警告;努力劝说他不要返回水师;但终究枉然;白费了一番力气。

“齐王已有驱逐之意;建昌公若想继续待下去也很困难。”李安期知道李风云担心什么;无奈叹息。

从今日齐鲁局势来说;齐王已占据优势;羽翼日渐丰满;这显然不利于圣主;威胁到了东都政局;所以为遏制和削弱齐王;也为了确保水师能够顺利渡海远征;来护儿和周法尚极有可能快速果断的“拿下”李子雄;斩去齐王一条“胳膊”;彻底铲除影响到水师远征的最大隐患。水师是来护儿和周法尚的“地盘”;而来护儿和周法尚绝对忠诚于圣主;李子雄作为圣主的政敌;在风雨欲来的前夕返回水师;实为不智;有自寻死路之嫌。

“齐王所知有限;真正要驱逐他的不是齐王;而是齐王身边的那些人。”李风云冷笑;淡淡说了一句;点到即止

韦福嗣、董纯和李善衡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齐王在政治上的“安全”;防患于未然;当然急不可耐的“赶走”李子雄;孰不知这正好“暗合”了原有的历史轨迹。李风云对兵变的一点侥幸心理也就此灰飞烟灭。

李子雄离开齐王回到水师后;肯定要被来护儿和周法尚找个借口“拿下”;而李子雄知道杨玄感要发动兵变了;他若被押送至圣主行宫;必然会被杨玄感所累;必死无疑;所以李子雄肯定要中途逃亡。历史上李子雄的确被来护儿“拿下”了;而李子雄也的确成功逃脱了;但问题的关键是;李子雄被抓;意味着兵变谋划可能已经暴露;这直接把杨玄感逼上了绝路;逼得杨玄感不得不提起发动兵变。而提前发动兵变的后果太严重了;不但兵变一方起事催促;准备不周;更严重的是东征战场上的远征军尚未抵达平壤城下;圣主可以迅速撤回远征军;结束东征;然后在最短时间内调兵回京平叛;这就直接导致杨玄感没有充足时间攻打东都;而这正是兵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步走错了;当然是步步皆错;而李风云的侥幸就在于拯救杨玄感的“第一步”;让杨玄感能在预定的七月也就是远征军预计抵达平壤城下的时间发动兵变;继而让杨玄感获得更多的攻打东都的时间;让这场兵变能够坚持更长时间。也唯有如此;李风云进入河北之后;方能赢得多的时间立足和发展;反之;如果兵变就如历史原有轨迹一样迅速败亡;李风云就算进入了河北也会被官军围追堵截;立足都困难更不要说发展了。

然而;李风云未能阻止李子雄“固执”的走上历史的原有轨迹;不出意外的话来护儿和周法尚很快就要“拿下”李子雄;而杨玄感不得不提前发动兵变。杨玄感催促起兵了;李风云这边也就更困难了;留给他劫掠通济渠的时间更少;更难把东都卫戍军主力吸引南下;如此不但无法帮助杨玄感以最快速度兵临东都;李风云自己突破京畿天堑防线杀进东都的难度也大大增加。而攻打东都的时间本来就紧张;可以预见;当杨玄感和李风云会师于东都城下时;圣主调回京师平叛的大军也近在咫尺了。

“崔氏那边可有动静?”李风云转移了话题;“你家大人可有口讯?”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见李密

李安期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李百药没有口讯;就等于告诉李风云;合作事宜并无进展。实际上这事难度非常大;在山东人和关陇人的政治博弈日趋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不要说李百药和韦福嗣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即便是齐王对李百药也是高度戒备。可以想像;这种情况下;指望以李百药为“桥梁”;把崔氏和齐王拉到一起谈合作;无疑比登天还难。

但李风云现在只有这一个指望;指望崔氏在东都战场上“放水”;以便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