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 (第1/4页)

“此事不宜伸张;以免动摇军心。”来护儿继续说道;“今大河南北贼势猖獗;途中安全难以保证;某想征询一下;你是愿意走海路去辽东;还是由陆路北上行宫?”

“陆路。”李子雄的口气不容置疑。

来护儿面露难色;“一个多月后水师就要渡海远征;多一个卫士就多一分胜算;但现在水师兵力有限;某捉襟见肘;恐怕难以抽调足够人手送你北上。”

李子雄心领神会;知道来护儿的意思;不能动摇军心实际上就是排除异己;要乘机把李子雄的亲信统统“逐出”水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水师内部的团结;否则一旦内部陷入争斗;自相残杀;人心惶惶;必然会影响到渡海远征。于是来护儿就提出了建议;让李子雄的水师亲信们组成押送队伍;如此一石二鸟;既把水师内部不安定因素彻底铲除;又把李子雄“礼”送而走;未来李子雄在押送途中不论出了什么事;不论是被贼人劫杀了;还是逃之夭夭了;主要责任都不在来护儿。该来护儿做的事他都做了;最多承担一个用人不明的失察之罪。

然而;来护儿的这个条件太过苛刻;实际上等于直接扼杀了某些人的仕途乃至生命。当然了;如果李子雄愿意束手就擒;愿意到行宫接受圣主的裁决;这些人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仕途肯定难保;运气不好可能还会受到连累被流配戍边;那就生不如死了;但事实上李子雄走投无路后;要去参加东都兵变;而这些人随他一起离开水师后;就不得不豪赌生死;这是李子雄不愿看到的;毕竟兵变的风险太大;远没有留在水师安全;留在水师参加东征就能旱涝保收;就能保障既得利益。

李子雄沉吟不语。

来护儿当即发出威胁;他手指案几上的圣旨;平淡的语气中露出了丝丝杀气;“圣主既然发出了这道诏令;其意图已非常明确;不论圣主是否下定了决心;但圣主身边的人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否则圣主完全可以诏令将你羁押于水师;或者押送至东都;以确保你的安全;毕竟北上路途太过遥远;途中又有太多危险;出现意外理所当然;所以诏令将你押送辽东行宫;背后的意思已不言自明;很多人贪图利益必会铤而走险;你平安抵达行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子雄忍不住就想骂人。来护儿当然领会了圣主的真实意图;但诛杀李子雄的风险太大;他有些畏惧;而周法尚和崔君肃更不想遭受池鱼之殃;你杀人;却连累我们一起承担后果;岂有此理;所以来护儿只能“逐走”李子雄;只是心不甘情不愿;想方设法也要从李子雄身上“敲诈”一些好处。

李子雄想到了李风云对南北大战的预测;仔细权衡后;觉得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现在把这些亲信部下带走未必就是一件坏事;于是点头接受了来护儿的建议;“如你所愿。”

来护儿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点笑容;然后提出了第二个条件;“你离开后;水师将士们若一直看不到你;而我们又没有很好的理由解释你“失踪”的原因;那么必定谣言四起;还是会影响到军心的稳定;所以;明日;你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战船离开东莱;而理由是;你奉旨赶赴辽东行宫;向圣主禀奏军情。”

李子雄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某说了;某不走海路。”

来护儿点点头;语气同样强硬;“你必须从海路赶至河北;这一点不容商量。”

李子雄顿时恍然。来护儿担心他直接去历城会合齐王;那后果就严重了;将来来护儿百口莫辩;算是被李子雄彻底卖了;所以来护儿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李子雄有会合齐王的机会。只是;李子雄到了河北;自由了;还是可以渡河南下赶赴齐郡会合齐王;由此不难推测到;来护儿肯定暗中部署了“后手”。

你以为在河北杀我;就能掩人耳目?李子雄冷笑;一口答应。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与虎谋皮

五月中;颍川。

韩相国终于在颍川城下追上了李风云;此刻他已精疲力竭;欲哭无泪;满腔怒火亦已化作万般委屈憋在肚子里;面对李风云的强悍和无可挽救之事实;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了。

韩相国在通济渠一线经营很多年;纵横黑白两道;在地方上还是有很强实力;举旗后只有给他时间;他肯定能依靠本土优势迅速壮大起来;所以他信心满满;特意拟制了一个具体的发展计划;主旨就是挟通济渠之利来换取李风云武力上的支援;从而给自己赢得充足的发展时间。

通济渠之利就那么多;一家用还能支撑;两家用就不够了;就要起争执;韩相国盲目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