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 (第1/4页)

亦不能返回东都。这是圣主的底线;同样是东都的底线;代王不能逾越;齐王亦不能逾越;一旦逾越;后果严重;尤其在东都深陷危机之刻;代王和齐王如果逾越了这道底线;不但缓解不了东都危机;反而会把东都危机彻底引爆。”

杨恭仁的话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直白得让大堂上的军政大佬们瞠目结舌;就连樊子盖都有窒息之感。

杨恭仁这是要“撕破脸”的前兆。不论东都局势恶化到何种地步;代王都不能离开西京;齐王都不能返回东都;换言之;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代王及支持代王的由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所控制的军队都不能离开西京;齐王及支持齐王的军队亦不能返回东都;否则后果自负。

那么谁来支援东都?

杨恭仁不说;但所有人都能猜到答案;圣主和中枢肯定留有“后手”;肯定有军队来东都平叛;比如绝对忠诚于圣主的江都卫戍军;比如屯驻涿郡的幽燕大军;比如镇戍代晋的北疆边军;虽然这三路大军距离东都都比较远;但一个月内都能抵达东都;也就是说;只要东都坚守一个月;则各地平叛大军必定蜂拥而至;必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叛贼;稳定局势。

樊子盖深吸了两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又说话了;“如果代王一定要驰援东都;齐王一定要戡乱京畿;我们又如何阻止?”

军政大佬们的脸色更难看了。樊子盖这是要作死的节奏啊;杨恭仁已经说得够直白了;但始终没有揭开东都危机的“盖子”;樊子盖却不管不顾;直接挑明代王、齐王进京就是要争夺皇统;而更严重的是;代王和齐王若想抢到皇统;就必须与兵变者合作;否则在东都大战中就无法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大优势攻陷东都;为接下来抗衡圣主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樊子盖也是迫不得已;只能先做“坏人”;先把这个最敏感的“盖子”揭开;越是藏着掖着;越是坏事。

杨恭仁冷笑;目光从众人脸上缓缓掠过;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重兵镇戍潼关、函谷关;以加强京畿西线防御;重兵镇戍浚仪、荥阳;以加强京畿东线防御。”

“观公这话说迟了。”樊子盖也是冷笑道;“武贲郎将费曜已经率军从浚仪撤回东都;而武贲郎将周仲亦已率军撤进函谷关;卫府对东都局势显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前期决策频频失误;导致东都局势持续恶化;卫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樊子盖率先向军方“发难”;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恭仁夺取军权。

崔赜紧随其后;向军方展开猛烈攻势。

秦王杨浩默契配合;主动表示在军事上唯越王杨侗马首是瞻。

太府卿元文都不能不支持越王杨侗;而他的态度和立场非常关键。

左监门郎将独孤盛仔细权衡利弊后;毅然决断;支持越王杨侗在非常时刻掌控兵权。

右候卫将军郑元寿代表军方据理力争;但他势单力薄;寡不敌众;最后不得不搬出了右骁卫将军李浑;如果李浑支持越王杨侗暂摄军权;他就不再反对。此刻李浑正在一百多里外的显仁宫与叛军激战;根本无暇分身返回东都;所以k元寿摆明了要行缓兵计;决意把这事无限期“拖”下去。

杨恭仁抚须而笑;当即从怀中拿出了由李浑所写并盖有印鉴的亲笔书信;内容很简单;支持越王杨侗暂摄军权。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杨恭仁的目标

东都的权力架构再一次发生了变化;虽然越王杨侗名义上独揽军政大权;但实际上控制东都的是宗室;而宗室又以观国公杨恭仁为执牛耳者;所以现在东都最具权威者便是杨恭仁。

这种眼花缭乱的权力瞬移让樊子盖害怕了;留守府的权力被挤压到了极致;樊子盖基本上失去了对东都局势的掌控;由此可见当前危机的严重程度。樊子盖再不敢因一己之私蓄意向圣主隐瞒东都局势的真实面目了;他连夜拟写奏章;十万火急奏报圣主;在详细的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述说了近期东都局势的变化之后;他明确告诉圣主;观国公杨恭仁“复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卫府军权;再加上越王杨侗对其言听计从;所以现在杨恭仁在东都权威最重;可以说是一言九鼎;无人可挡。

樊子盖的这份奏章没有“告状”的意思;纯属推卸责任。与杨恭仁相比;樊子盖没有任何优势;而杨恭仁为了独揽大权;始终把皇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宗室优势发挥到极致;樊子盖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然而樊子盖也聪明;他无论如何不想做东都危机的“替罪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