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部分 (第1/4页)

弘嗣主掌陇右十三郡军事期间;肯定培养和扶植了一批自己的势力;不管这股势力大不大;最起码可以保证元弘嗣在西北军里站住了脚;甚至还可以谋划发动兵变。”

“姑且不论元弘嗣是否有发动兵变的谋划;是否做好了发动兵变的准备;仅从其与杨玄感、李子雄等人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点来说;在杨玄感和李子雄已经发动兵变形成既定事实后;他就被连累了;基本上判了自己的死刑;因为关陇本土贵族不会放过他;即便诬陷栽赃;也要置元弘嗣于死地;以此来警告圣主;不要再损害关陇本土贵族的根本利益;不要再试图控制西北军。”

“如果元弘嗣知道自己必死;不论自己是清白的还是确实背叛了圣主;他都无法存活了;他还会束手就擒吗?他还会拱手交出自己的军权吗?他还会把自己的性命交给李渊吗?虽然李渊是武川系中的一员;是皇亲国戚;但李渊终究出自陇西李氏;是根正苗红的西北世家;在事关关陇本土人的大利益面前;李渊如何选择可想而知;李渊绝无可能错过如此绝佳的机会;一定要找个借口冠冕堂皇地杀了元弘嗣;甚至直接坐实了元弘嗣谋反的罪名;把元弘嗣及其在西北军里发展出来的势力一扫而空。”

“也就是说;不论圣主和中枢是否掌握了元弘嗣谋反的确切证据;也不论圣主和中枢是否有意诛杀元弘嗣;关陇本土贵族都不会放过元弘嗣;李渊都会想方设法把元弘嗣及其势力从西北军里连根拔除。”

“元弘嗣如何应对?他当然要保护自己;而保护自己的办法只有一个;谋反;兵变;死里求生。”

“由此推断;现在弘化那边的形势非常紧张;对立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这也是西京大军不敢轻易离开关中;进入东都平叛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弘嗣之所以隐忍不发;示敌以弱;原因也在如此;他必须等待西京大军离开关中之后才能动手;否则他腹背受敌;必定败亡。”

“至于李渊;他即便到了弘化;也不敢拿着圣旨去公然夺取元弘嗣的军权;因为对于像元弘嗣这等处于爆发边缘的将死之人而言;他单枪匹马去取人性命;纯属找死;所以李渊肯定要先拿着圣旨在灵朔军团里寻求支持;先说服元弘嗣的对手支持他;说服西北籍的军官支持他;然后带着军队包围元弘嗣;一方面以对实力夺取元弘嗣的军权;控制西北军;一方面坐实元弘嗣谋反的罪名;置其于死地。”

“当然;李渊能否如愿以偿;不但要取决于西北籍军官对他的支持;还要取决于武川系和关陇本土贵族能否就此事进行合作;如果武川系不能给予关陇本土贵族足够的承诺;武川系也休想把自己的手伸进西北军;所以在西京和弘化之间肯定有一番激烈博弈;这就给了元弘嗣举兵谋反的时间;同时也给了杨玄感一条退路。”

韩相国连连点头;十分认同李风云的慎密分析;虽然他做不出这样的精辟分析;但不代表他听不懂想不明白。

“如果李渊得手了;元弘嗣失败了;越公这条退路岂不断绝?”韩相国担心地问道。

“除了元弘嗣外;杨玄感在关中还布有后手。”李风云指指他;又指指自己;“关中地区像你我这样的豪雄并不少;甚至很多人已经做好了举旗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就是杨玄感入关;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只要杨玄感自己不犯错误;他肯定能杀进关中。”

韩相国冲着李风云躬身一拜;心悦诚服。这个人太妖孽了;似乎无所不知;杨玄感在他面前就像透明的一样;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但这绝不是天赋;李风云肯定有他的机密消息来源;而源头便是他背后深不可测的背景。韩相国想起了韩家长者的忠告;不禁对自己的去向愈发的困惑了;这场风暴结束后;自己到底何去何从?

“明天;我们如何攻击?”韩相国问道。

“你在积翠池北岸佯攻;拖住卫府军主力。某倾尽全力猛攻月陂;直杀黄道渠;威胁黄道桥;做出断绝南郭和皇城之态势;看看能否寻到攻陷南郭之战机。”

韩相国大喜;一口答应。

这种事他喜欢于;既轻松又安全;如果李风云拿下了南郭;他还能分到战利品;而从与李风云合作以来他就没有吃过亏;这次亦是如此。

六月十四;齐王杨喃抵达济阳;与彭城留守、左骁卫将军董纯会合。

董纯已经知道李善衡到了濮阳;已经做出了攻击白马之态势;已经明确告诉齐王;他要渡河攻打黎阳;先确立己方的不败优势。李善衡的这一态度表明齐王另有想法;另有决策;而齐王的这些想法和决策在李善衡看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