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1/4页)

韩相国若有所悟;“原来如此;各凭本事;参悟不透当然活该被他吃掉。这就是各自为战?”

李风云不屑地看了他一眼;这个韩相国智慧有限;不堪大用。

“皇城拿不下来;东都就不算攻陷。东都没有失陷;齐王就不会进京。齐王不能进京;杨玄感如何金蝉脱壳?”李风云问道。

韩相国指指自己;“杨玄感还是要利用我们;陷我们于死地?”

李风云懒得再“启发”他了;直接说出答案;“双方联手;击败西京大军。”

韩相国愣了片刻;旋即恍然大悟;“各自为战是欺骗敌人的;你和越公在联手骗人。”接着韩相国蓦然醒悟;“越公身边有内奸?”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玩的就是心跳。”李风云嗤之以鼻;“内奸很可怕吗?内奸并不可怕;有时候反而是击杀敌人的利器;真正可怕的是你有神一般的对手。”

“难道在你眼里;西京那帮人都是脑满肥肠的痴人?东都是一块死地;杨玄感杀进东都;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他的生路在哪?无疑就是关中。西京看得清清楚楚;但西京有西京的目的;西京要利用杨玄感摧毁东都;所以西京肯定要将计就计;但西京若想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胜果;进入东都战场的时机非常重要。而我们和杨玄感若想实现各自之目的;前提是必须让西京对东都形势做出错误判断;继而选择一个错误的进场时间。一步错步步错;只待西京大军覆灭;杨玄感就可以大踏步进入关中。杨玄感的诱惑力;太大;圣主和卫府军都会被他吸引到关中;这就给我们杀出重围;渡河北上创造了机会。”

“这就是我们与杨玄感之间的合作;唯一一次合作;至关重要的合作;直接关系到双方存亡的合作;除此以外;均是对抗。”

李风云看了韩相国一眼;揶揄道;“某本来不打算告诉你的。杨玄感有心利用你;让你深陷局中难以自拔;这样欺骗敌人的效果会更好;但某与你生死与共;岂能任由杨玄感玩弄你于股掌之间;以致于兄弟阋墙;白白便宜了杨玄感?”

这话韩相国不相信;虽然他实力不济;但好歹也是一块肥肉;李风云想要;杨玄感也不想放弃;两人都想尽办法控制他;只是如今“旁观”了李风云和杨玄感的博弈后;韩相国也有了自己的主见;等到与西京大军决战结果出来后;自己也就知道如何选择了;实在不行的话就逃之夭夭;南下重回通济渠上讨活路去。

“与西京的决战;胜算有多大?”韩相国问道。

。。。

。。。

第四百九十四章 彷徨中的齐王

董纯不厌其烦的向齐王做了一番解释。

西京大军肯定要进入东都战场;不存在袖手旁观的可能;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就在于进京的时机。时机选择得好;获利就大;比如杨玄感与东都打得两败俱伤了;各路救援卫府军也陆续抵达东都战场了;西京大军乘势杀进去捡便宜;反之;若时机选择得不好;那就成了西京大军与杨玄感拼个你死我活;若西京大军败了;杨玄感进关之路就非常顺畅;无人可挡。

在这里齐王也是个关键因素。如果杨玄感攻陷了东都;西京大军没有选择;在大义和礼法律法的制约下;只能杀进去与杨玄感拼个你死我活;这时候齐王进入东都;与杨玄感结盟合作;西京大军必败无疑。西京大军败了;杨玄感乘势杀进关中;把东都“扔”给齐王;于是齐王就成了杨玄感的“屏障”;要在圣主和远征军归来之后;为杨玄感抵挡圣主的愤怒;而杨玄感则利用这个时间稳固关中;如此一来;等到圣主击败齐王;再去打关中难度就大了;而内战的残酷激烈和旷日持久必将动摇国祚;重创中土。

总而言之;不要被表象所欺骗;也不要被皇统所蒙蔽;实力决定一切;没有实力一切想法都是井中月水中花;毫无意义。当年汉王杨谅主掌山东五十二州诸军事;实力强横无比;结果如何?转眼就全军覆没了。再往前追溯;先帝开国前;尉迟炯、王谦、司马消难三位封疆大吏联手造反;实力不可谓不强;但结果也是转眼即亡。虽然败亡的原因很多;军事上的政治上的;还有运气;甚至天命不属等等;但实质上归根结底就一个;实力不够。

“杨玄感必败无疑。”董纯做出结论;“人可以狂妄自大;但不能盲目自大;不能忘乎所以;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实力已经具备压倒性优势;当然了;谋略、运气也很重要;然而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不复存在。”

齐王沉默不语。董纯的话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