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 (第1/4页)

韩曜决策;联盟诸军;连夜撤往林虑山。

同样在这天晚上;在距离荡水几十里外的安阳城中;涿郡副留守、武贲郎将陈棱接到了崔弘升的书信。

这封书信比陈棱先到安阳;可见崔弘升肯定有重要军情相告;所以陈棱稍感惊讶之后;马上就打开了;结果如他所料;这封信的内容只有一个:昨日;齐王帐下大将武贲郎将李善衡率军抵达黎阳;并约请崔弘升联手攻打黎阳。

陈棱出自江淮寒门;以军功崛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卫府高级军官的位置上。他真正“发迹”是在圣主登基之后;圣主在军政两界大力拨擢江左人;陈棱做为来护儿的门生;樊子盖的同乡;理所当然赢得了圣主的信任;步步高升。高升了;权重了;甚至一度负责圣主宿卫;整天待在圣主身边;耳濡目染之下;陈棱也由一个资历深厚的老军;一个纯粹的武人;渐渐向“政客”过度;但时日尚短;再加上出身寒门、武人身份等等诸多客观限制;他对东都政局的理解还远远不能与崔弘升这等豪门权贵相比;不过最起码他有了“自保”之力;不至于在高层博弈中被人“玩死”都不知道。

现在;陈棱就从崔弘升这份短短的书信里读出了许多东西。

崔弘升主动致信;主动告之黎阳军情;表明崔弘升有合作意向。如何合作?齐王是关键。

但是;凡涉及到齐王的;就必然会涉及到皇统之争;而皇统之争是一个死亡战场;诸如像崔弘升这等豪门权贵在这个战场上都连战连败;更不要说他这个寒门出身的武人了;纯属炮灰;进去就是死;所以不论崔弘升致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陈棱都很感激崔弘升“友情”报警。

如果没有这封信;陈棱一口气冲到黎阳;结果看到齐王;他就被动了;怎么办?如果他与齐王一起打黎阳;就会给政敌留下把柄;将来齐王在皇统大战中一败涂地;政敌们会抓住这个“把柄”攻击他;诬陷他支持齐王;他就麻烦了;不死也要脱层皮;反之;如果他以各种借口拒绝与齐王一起打黎阳;他不但得罪了齐王;还给政敌留下了更大的把柄。你奉命剿贼;结果你到了黎阳一箭不发;你什么意思?你支持杨玄感造反?你反对圣主?

陈棱越想越是害怕;突然发现叛军在荡水一线设阵阻击他;迟滞他攻击黎阳的速度;倒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

。。。

第五百零六章 人神共愤

六月二十;清晨;斥候急报陈棱;荡水两岸的叛军连夜逃亡大山;通往黎阳的大道已畅通无阻。

陈棱苦笑不迭;对河北人愈发警惕。一夜间形势就变了;昨天叛军还在荡水两岸陈兵以待;今天叛军就逃之夭夭了;为什么?这其中有何玄机?河北是崔弘升的“地盘”;这块地盘上风起云涌的背后虽然未必都有崔弘升的身影;但肯定与崔弘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陈棱不得不小心谨慎;即便他是一条“过江龙”;在河北这块陌生之地也只能盘着;低调再低调。

陈棱仔细考虑后;下令;大军缓慢南下;一队斥候上山追查叛军踪迹;一队斥候到黎阳附近打探军情;再派一队斥候到永济渠畔的内黄城一带“盯住”崔弘升的军队。

上午;幽州军抵达姜里城;因荡水津口遭叛军破坏;要重架浮桥;大军暂停脚步。

午时;崔弘升再遣信使而来。昨日齐王抵达黎阳城下;挥军攻击;并于黄昏时分收复黎阳仓;但未能攻陷黎阳城。彭城留守、左骁卫将军董纯亦率徐州军团进驻大河对岸的白马城;可随时支援齐王。另据来自河内的消息;杨玄感于六月十四兵临东都城下;誓师上春门;于六月十五开始攻打太阳门;围攻皇城。皇城内的中央诸府;宫城内的皇后嫔妃;还有众多贵族官僚;已撤至河阳;并建尚书行省;以维持中央的正常运转。越王杨侗誓死不退;要与东都共存亡;目前正指挥卫戍军死守东都。东都留守樊子盖已请求西京出兵支援;至于西京是否出兵;何时出兵;目前一无所知。荥阳已遭到叛军的攻击;虎牢已失陷;估计通济渠也已断绝;至于郇王杨庆是否还在坚守荥阳;目前也一无所知

陈棱再一次感激崔弘升。在讯息获取上;他这个江左籍的卫府高级军官远远比不上博陵崔氏这等底蕴深厚的超级豪门;而豪门世家之所以能在危难时刻或者命运转折关头;屡屡做出正确决策;正是得益于讯息的获取。陈棱本来对东都局势、黎阳局势乃至南北大运河的局势知之甚少;所以他只能把黎阳做为南下平叛的第一目标;以打通永济渠为首要任务;其他的就走一步看一步了;但现在他知道了;不要说东都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