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 (第1/4页)

这帮统帅中;以周法尚年纪最大;资历最老;功勋最为显赫;威望最高;又最为圣主信任和倚重;所以在他没有开口之前;其他人不会开口说话;以免在政治上走错了方向。

周法尚面无表情;苍老的面孔上透出一股疲惫之色;只是眼神依旧锐利;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周法尚看到齐王脸色不善;而其他人为了从自己的言辞中推断出想知道的东西;一个个闭紧嘴巴不说话;无奈之下也只好低声咳嗽了两下;缓慢开口说道;“行省于六月二十二做出的决策是集中力量拯救东都;而六月二十一做出的决策则是拿下黎阳;支援荥阳;先行打通南北大运河。”周法尚说到这里;两眼突然望向齐王;眼神骤然森厉;“某想知道;行省为什么在两天内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决策?东都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东都已经失陷了?”

“行省与东都之间的联系已经中断数日;东都是否失陷;并无确切消息;但有谣言说;东都已经失陷。”齐王两手一摊;苦笑道;“当然了;现在谣言太多;甚嚣尘上;不可信;也不能不信;比如有谣言说;同轨公(卫文升)到了华阴后;掘了老越公的墓;鞭尸;挫骨扬灰……”

齐王越说声音越小;但对周法尚、陈棱、费青奴、来整四人来说却不亚于晴天霹雳;骇然失色。掘人墓;鞭人尸;焚人尸骨;如此人神共愤之事;需要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得出来?

春秋时期伍子胥整个家族都被楚王杀了;仇深似海;所以伍子胥借吴国之力灭楚之后;掘墓鞭尸以报仇雪恨;伍子胥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除的“污迹”。老越国公杨素是结束中土四百余年战乱的英雄人物;是重建中土统一大业的功勋大臣;是彪炳史册流芳千古的一代豪杰;不论是关陇人还是山东人、江左人;不论是杨素的朋友还是敌人;都对他的功业赞不绝口;因此即便杨玄感发动了军事政变;即便弘农杨氏这一支背叛了圣主;老越国公杨素也不会被彻底否定;另外再加上有汉王杨谅这个前车之鉴;再加上圣主和中枢还要高举“仁义”大旗笼络人心;再加上圣主当初赢得皇统与老越国公杨素的支持密不可分;所以可以肯定;在风暴结束后的政治清算中;圣主和中枢绝不会否定老越国公杨素;这对圣主和中枢笼络贵族稳定政局有百利而无一害;相反;如果圣主和中枢彻底否定了老越国公杨素;甚至失去理智做出掘墓鞭尸焚骨之暴行;则必然会激怒各大贵族集团;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都陷入极大被动;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绝户计啊;这“绝”的可不止杨玄感一个人一个家族;而是连圣主和中央统统都“绝”了。可以想像一下;如此暴行一旦在中土广为传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难以估量;实施者必定臭名昭著;而所有罪责最终都会落在圣主和以改革派为首的中枢头上;人们固然会诅咒卫文升;但会更加仇恨圣主和中央;如此一来;圣主和中央的威权会遭到沉重打击;统治基础会因此而动摇;这必然会危及到国祚安全。

“这不可能。”周法尚厉声说道;“同轨公不会行此天怒人怨之事;这是谣言。”

齐王笑了;笑得很诡异;有些心灾乐祸;“谣言;的确是谣言;孤也认为是谣言。”

周法尚看到齐王那诡异的笑容;心脏骤然猛跳;顿时头晕目眩;窒息难当。这是真的;肯定是真的;卫文升肯定是掘了杨素的墓;只是卫文升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何失去了理智?他难道不知道此举会给圣主和中央带来一场“道义”上的灾难?连续两次东征失利已经在政治上给了圣主和中央以沉重打击;而这场“道义”上的灾难无异于雪上加霜;会让圣主和中央的威权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周法尚对卫文升不是很了解;过去卫文升在地方上出任军政长官的时候;周法尚也是封疆大吏;两人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当然没有什么交集;不过卫文升出自河洛世家;与老越国公杨素同属一个政治集团;据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很不错;这让周法尚不得不从恶意去揣测卫文升掘墓鞭尸的动机;卫文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这场风暴中;卫文升到底是站在哪一边?

。。。

。。。

第五百二十章 强势的樵公

卫文升是圣主所信任的股肱大臣;对圣主的激进改革非常支持;对此周法尚还是知道的;所以他马上想到了一种可能;卫文升为保住自己;为划清自己与杨素、杨玄感父子之间的界限;为证明自己对圣主的忠诚;于是行此暴行。

当然了;此事或许不是卫文升做的;或者不是出自卫文升的本意;他是被人陷害的;那么谁会陷害卫文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