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 (第1/4页)

的是;对手在最短时间内追了上来;如果杨玄感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功突破潼关;大军岂不被团团包围;插翅难飞?

“依据你的推演;韩世谔和顾觉极有可能葬身于荥阳。”胡师耽提出质疑。

“当然。”李密毫不迟疑地说道;“他们杀出重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个险我们必须冒。某只问你一句;如果因为韩世谔和顾觉过早撤离荥阳;导致周法尚的水师、董纯的徐州军和郇王杨庆的荥阳军队过早杀至东都城下;导致崔弘升和陈棱不得不迅速渡河进入东都战场;导致齐王杨喃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火速跟进进入东都战场;由此导致整个形势一边倒;我们是否有能力、有把握逆转危局?”

杨玄感面无表情。胡师耽张口结舌;不敢坚持己见。

李密的分析很正确;荥阳战场的牵制作用看似有限;实际上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关键就在周法尚。周法尚动了;水师第一个杀进东都;忠诚于圣主的江左人力挽狂澜;那么其他各路援军怎么办?根本没有选择;唯有火速跟进;否则日后必遭政治清算。如此各路援军蜂拥杀进东都战场;与皇城内的越王杨侗正好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东都战场上的杨慎、王仲伯等人即便抵挡住了;也是损失惨重;而他们损失惨重后;是否还能安全撤出来?退一步说;即便撤出来了;与杨玄感会合了;也突破潼关进入关中了;但杨玄感还有多少实力?是否还能攻陷西京;横扫关陇?

杨玄感不敢冒险;他已经在渑池战场上栽了个大跟头;杨玄挺和五六千将士至今生死不明;如果他再在东都战场上栽个大跟头;未来就十分黯淡了。实际上不论李密的分析是否正确;不论周法尚是否“自愿”受制于荥阳战场;杨玄感都不能主动放弃荥阳战场;都不能因为要确保韩世谔和顾觉两支军队的安全而命令他们火速撤离;杨玄感必须狠下心来;即便明知道他们会全军覆没;即便明知道一万余将士都将葬身荥阳战场;也在所不惜。他们的牺牲肯定是有价值的;就算李密的分析错了;周法尚积极进攻东都;但韩世谔和顾觉在荥阳战场上的牵制;必定能延缓水师的攻击速度;这就为东都战场上数万大军的全身而退;为杨玄感突破潼关杀进关中;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原因;李密没有说;胡师耽也没有说;但杨玄感心知肚明;那就是李风云和联盟军队。从目前战局来看;因为战局突变导致杨玄感已经没有力量也没有条件吃掉李风云;而李风云也不可能再给杨玄感任何“下手”的机会;所以李风云肯定会迅速撤离渑池战场;迅速撤离东都战场;直奔荥阳而去;这时候;周法尚就成了李风云“东去”的最大阻碍;李风云为了自身利益;必然要与荥阳战场上的韩世谔和顾觉联手攻击周法尚;如此水师暂时就到不了东都战场。反之;若杨玄感已放弃荥阳战场;韩世谔和顾觉已火速撤离;李风云还会选择东去荥阳;与周法尚拼个你死我活?显然不会;他看到东去荥阳的路已经断绝;必然选择南下豫州。这对李风云来说没有丝毫损失;他本来就是一个流寇;跑到哪打到哪;而对杨玄感来说;却白白丧失了一个利用李风云来阻击周法尚;来加强荥阳战场的牵制作用;来帮助他赢得更多宝贵时间的绝佳机会。

胡师耽绝口不提李风云;是因为他依旧抱着“吃掉”李风云的念头;毕竟这场决战的胜利已毫无悬念;西京大军也已是囊中之物;杨玄感只要把俘虏收编之后;损失就补回来了;实力不减反增;然后杨玄感挟胜利之威;再加上函谷关天险;加上东都数万大军;足以把李风云和联盟军队团团包围;到那时就算李风云不投降;但他手下那些土贼焉能抵挡得住死亡的威胁和高官厚禄的诱惑?当然;风险也是非常大;一失足即成千古恨;所以胡师耽不敢随意开口;以免影响到杨玄感的决策。

李密绝口不提李风云;是因为他知道杨玄感既然已经对李风云动了杀机;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再说胡师耽、杨积善等人也有同样的想法;再加上局势的确对李风云十分不利;所以他只能委婉得劝说杨玄感;必须要慎重;合则两利;渑池决战如此;之后的荥阳战场也是如此;相煎何太急?

午夜;小新安城一线一片死寂;双方将士似乎都太累;都倒头睡死过去;除了在风中摇曳的篝火和映射在夜空中的忽明忽暗的火光;其余的都淹没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

杨玄感望眼欲穿;盼望西京大军那边派来谈判使者;证明杨玄挺还活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悲愤;最后;他绝望了;不得不正视现实;杨玄挺死了;全军覆没了;而这也就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