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 (第1/4页)

跑到太行山做山大王?现在知道了;这是瞒天过海。白发贼参加了杨玄感的兵变;若形势许可;齐王进京;白发贼就成了齐王的“先锋官”;劳苦功高;反之;形势不许可;齐王不进京;白发贼就要逃之夭夭了;否则他不是被杨玄感“吃了”;就是给齐王“灭口”。

如此秘密;周法尚能说?当然不能说;不要说他没证据;就算他有确切证据;他说出来就是置齐王于死地;而与齐王为敌就是深度介入皇统之争;结果可想而知;不是不报;时侯未到;总要一天他和他的家族要为此付出身死族灭的代价;所以周法尚闭紧了嘴巴;只字不透。

。。。

。。。

第五百五十六章 讳莫如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齐王给了白发贼足够的承诺;白发贼的确会行险一搏。举旗造反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嘛;现在机会就在眼前;白发贼焉能不搏?然而目前的形势已经不允许齐王进京了;这种情况下白发贼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换门庭;投奔杨玄感;跟着杨玄感一起杀进关中;这无疑是上上之选;要么逃之夭夭;但此刻逃离风险太大;既要逃过杨玄感的围杀;又要逃过齐王的追杀;最终即便逃出天生;也是重回起点做他的山大王;而做山大王毫无前途;总有一天全军覆没头颅落地;实在是下下之策。

白发贼不但选择了下下之策;还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撤离路线;这让周法尚百思不得其解。

白发贼逃离东都战场的时机选择得很好;恰好是杨玄感在渑池决战中击败了卫文升;乘胜追击之时;杨玄感顾此失彼;根本无力兼顾白发贼;只能任其逃离;同时白发贼又选择了从荥阳方向撤离;而杨玄感恰好急需增援荥阳战场;以持续牵制卫府各路援军;如此一来双方不谋而合;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杨玄感不但不会阻止白发贼“逃离”;反而会给予各种方便;以借助白发贼的力量来达到增援荥阳战场之目的;而对白发贼来说这不过是个顺水人情;不送白不送;送了对自己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然而;白发贼杀进荥阳战场后;便陷入四面包围之中;身陷绝境。荥阳北面的大河被水师封锁了;荥阳东边的金堤关外有齐王的忠实支持者彭城留守董纯;董纯的后面则有陈兵黎阳的齐王;荥阳的南面有荥阳太守郇王杨庆和荥阳都尉崔宝德重兵阻击;荥阳的西面就是虎牢;只要水师再度攻占洛口;断绝洛口仓和虎牢之间的联系;白发贼就插翅难飞了。

既然如此;白发贼为何还要选择从荥阳方向逃离京畿?合理解释只有一个;白发贼和齐王有约定;关键时刻齐王会帮助白发贼逃离荥阳战场;目前情况下彭城留守董纯只要在金堤关外松一个“口子”;白发贼就能逃之夭夭。至于白发贼留在东都战场上的痕迹;清除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自始至终白发贼都高举着韩相国的大旗;只要剿灭了韩相国的宋豫叛军;一切痕迹也就不复存在;剩下的都是没有证据的怀疑;都是居心叵测的阴谋论。

然而;周法尚只能用阴谋论来给自己的猜测寻找合理的解释。

如果自己的猜测是对的;这场兵变的背后隐藏着齐王的夺储阴谋;而齐王在阴谋失败后正按照约定帮助白发贼“金蝉脱壳”;那么白发贼就不会在荥阳战场“耽搁”太长时间;荥阳战场很快就会发生变数;而且是有利于己方的变数。一旦荥阳战事迅速结束;而杨玄感又尚未突破潼关;那么逆转形势的机会就出现了。

周法尚反复分析推演;最终还是决定耐心等几天;看看形势是否会像自己预料的那般发生变化。

他相信卫文升和以关中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还是有能力坚守潼关;毕竟圣主和中枢在发动二次东征之前已经对国内局势做了最坏估计;卫文升应该有卫戍西京的万全之策;而关陇本土贵族为自身利益考虑;也会不惜代价保证关陇的安全;杨玄感不会那么容易突破潼关;他也相信齐王在夺储无望后;为最大程度地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必定要借助平叛之功;借助杨玄感的人头;而若想实现这一目的;就不能让杨玄感突破潼关杀进关中;不能让这场风暴愈演愈烈以致失控;为此齐王必须尽快结束荥阳战事;尽快打通大运河;尽快逆转当前恶劣形势。

麦孟才看到周法尚踌躇不语;愈发好奇;追问道;“明公有何猜测?”

“猜测终归是无稽之谈;不说也罢。”周法尚摇摇手;讳莫如深;“派个亲信;传个口讯给襄阳公(来整);来而不往非礼也。”

麦孟才躬身应诺;等待周法尚的下文;而周法尚却冲着他挥挥手;示意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