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 (第1/4页)

;南北战争是唯一可以逆转命运的机会;于“公”是尽忠报国;于“私”是东山再起;可谓名利双收;值得倾力一搏。

有了齐王这杆“大旗”;李风云才有底气说服联盟豪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豪帅们都不想一辈子做贼;再说联盟风头太强劲;“出头鸟”的下场可想而知;联盟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面临严重危机;若想实现梦想;联盟必须战略转移;于是齐王的命运就和联盟的命运捆绑到了一起。

在南北战争阴云的笼罩下;李风云相信只要齐王到了北疆;双方之间的合作就会非常顺利;毕竟对手太强大;双方即便联手都抗衡不了;除了紧密合作外根本就没有其他出路。至于南北战争结束后;双方何去何从;说实话李风云自己都不知道。

可以肯定的是;以齐王为核心的政治势力的目标始终是皇统;是东都;是权力中枢;只要圣主给齐王机会;齐王必然会放弃艰难困苦而希望渺茫的“据北疆而称霸”的想法。至于联盟;运气好的话;可以利用南北大战后中外双方两败俱伤的机会;在北疆占据一块地盘;运气不好的话;估计就要从头再来了。

李风云为了赢得韩世谔的信任;为了赢得双方之间的合作;把“北上谋划”的“前世今生”做了一番详尽的解说

韩世谔先是震惊;后来是目瞪口呆;他总算知道了齐王和李风云之间的“秘密”;知道了双方“默契”背后的“来龙去脉”;知道了李子雄父子、韦福嗣、董纯等军政大佬为何愿意与李风云合作了;诸多隐藏在他心中的疑惑也就此一一解开;而李风云在他眼里的份量更是直线上升;对李风云背后的那股庞大力量亦是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新义公;现在;你还怀疑某欢迎你加入联盟;是别有居心吗?”李风云问道。

韩世谔连连摇头;有些魂不守舍。李风云透露的秘密太多;完全吃透理解尚需时间;好在他身边坐着李珉;无需怀疑秘密的真实性;这让他“整理”起来轻松不少。

李珉没想到李风云如此“坦诚”;“坦诚”得太过份了。李风云所说的机密知者甚少;而刚刚投奔过来的韩世谔显然不具备获悉这些最高机密的条件;这也是李珉即便与韩世谔交情很好也“守口如瓶”的原因所在;但李了;这让李珉尴尬、不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李风云为什么要以这些“机密”来换取韩世谔的信任?为什么要以这种办法来赢得双方的亲密合作?未来韩世谔肯定要与自己父子联手;以便在联盟中取得一席之地;赢得一定的话语权;这明显对李风云不利;但为何李风云视而不见;毫不在意?难道当真如他自己所言;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

“今夜我们突围而走。”李风云一边摊开案几上的地图;一边对韩世谔说道;“你跟在我们的后面;不要有任何顾虑;大踏步前进。不要怀疑某;也不要怀疑董纯;更不要擅自做出异常举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韩世谔对李风云的警告心领神会;一口答应。接着李风云详细交待了突围时间和突围路线;并告之联系暗语;最后嘱咐道;“你务必换上我们的旗帜;用上我们的暗语;否则后果自负。”

韩世谔告辞而去。李珉随后相送。到了帅帐外面;李珉问了一句;“你相信南北大战即将爆发?”

“某相信。”韩世谔停下脚步;望着李珉;郑重其事地说道;“大漠上的突厥人已再度崛起;甚至已横扫诸虏再度控制了万里疆域;南北关系的紧张程度已超过了我们的想像。这一点你家大人应该比某更清楚;他宁愿寄身联盟与贼为伍;也要积极北上边陲;估计原因就在如此。”

“你相信李风云;原因也是如此?”

韩世谔抚须而笑;“若能北上杀虏;落草为寇又如何?”

。。。

第五百六十三章 许国公到了

七月初七;下午;周法尚接到彭城留守董纯的书信;徐州军于昨夜向金堤关发动偷袭;一番恶战之后;虽然击败叛军;成功收复金堤关;但损失非常惨重;已失去战斗力;为此火速向水师求援;请求水师攻打扳渚;与其联手控制通济渠。

周法尚看完书信;当即陷入沉默;望着铺在案几上的地图久久不语。

自己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那支从东都杀来的援军是白发贼的人马;齐王眼见夺储无望;遂命令白发贼借道荥阳战场;金蝉脱壳而走。此计果然精妙;毫无破绽;滴水不漏。如今董纯“攻占”了金堤关;兵临通济渠;但借口损失惨重;无力再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