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 (第1/4页)

鄙鲜�摺S纱丝芍�胪醯摹耙靶摹笔翟谔�螅��谡獬》绫┲械谋硐肿阋灾っ鳎��迅鋈怂嚼�杓萦诠�窭�嬷�希�庀匀换嵩黾铀�褪ブ髦�涞拿�埽�焕�谄涫迪直鄙鲜�咧�勘辍�

“大王,这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啊。”来护儿叹道,“目前局势下,北疆镇戍的难度已经非常大,若有第三次东征,难度会倍增,而大王北上戍边,会让戍边的难度继续倍增。”

齐王迟疑了片刻,恭敬问道,“请荣公指教。”

来护儿踌躇不语,面有难色。

齐王笑道,“孤诚心求教,荣公但说无妨。”

来护儿看了齐王一眼,小心翼翼地说道,“在某看来,大王与其受阻于北上戍边,倒不如追随圣主东征高句丽。”

齐王面色骤冷,两眼微眯,恶狠狠地盯着来护儿,目露森冷寒光。

来护儿果然忠诚圣主,为了帮助圣主铲除齐王这个祸患,竟然出了这么个好主意。追随圣主东征?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你当我是痴儿?

看到齐王眼里的寒光,来护儿暗自叹息,知道齐王有所误会,不得不说得更透彻一些。

“灭了高句丽,远东动荡,不利于辽东镇戍,会加速南北关系的恶化。”来护儿语含双关地说道,“而要快速恢复远东的稳定,确保中土在远东的利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重建一个远东霸主,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圣主和中枢会在东征结束后,于辽东建藩,置辽东藩王。”

齐王明白了,但怒气更甚,有暴走之趋势。

齐王作为中土唯一的嫡皇子,到遥远的边陲做藩王,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流放。是可忍孰不可忍,来护儿或许是“好意”,但这个“好意”用在齐王身上,那就是欺辱,是公开的打脸,把齐王打得鼻青脸肿。

“孤宁愿战死长城,也不愿做个苟延残喘的辽东王。”

。。。

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惊的来护儿

双方不欢而散。

来护儿不敢留在齐王行营,连夜返回师。崔君肃听完来护儿的述说,也是惆怅不已。

齐王公开拒绝来护儿的建议,说明齐王还是没有放弃对皇统的争夺,为了赢得一线机会,他宁愿战死长城,由此可见他的决心和执着,只是如此一来圣主也就没有选择了,即便短期内迫于国内外局势之恶劣,不得不向齐王让步,但只待国内外局势好转了,圣主必然要终结齐王的政治生命以铲除祸患。

齐王北上发展之策的最终结果就是父子反目,就是骨肉相残,这一点毋庸置疑。齐王根本没有胜算,奇迹也绝不存在。统一后的中土是个庞然大物,圣主和以改革派为首的中枢也牢牢控制着国政,就连两次东征失败了,就算爆发了南北大战,也绝无可能撼动国祚根基,更难以动摇圣主的人皇地位。

来护儿连夜拟写奏章,把大运河状况、东都局势、齐王动态以及水师进入东都战场后所要采取的平叛策略,诸多内容详细奏之,其中大运恢复畅通和黎阳平叛的功劳皆归诸于齐王,而有关齐王积极要求北上戍边一事却只字未提。

这道奏章看上去“一片祥和”,字里行间透露出各方势力正在齐心协力,联手逆转危局,东都局势正在好转,实际上则是有意“保护”齐王。目前这种局面下来护儿能做到这一步已是难能可贵,也算是还了齐王的“人情”。崔君肃看后,无奈叹息。齐王需要来护儿还的不是这种“人情”,但来护儿心意已决,他也不好再劝。

这时一位来护儿的亲信僚属匆匆而来,当着崔君肃的面,凑在来护儿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来护儿面无表情,眼里掠过一丝惊怒之色,虽然一闪而逝,但崔君肃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正倍感好奇之时,来护儿抬头望向了他,其意思很明显,要“赶”他走了。崔君肃心领神会,起身离开。

崔君肃的身影刚刚消失在舱外,来护儿的脸色就骤然冰冷,杀气凛冽,“人在哪?”

“随传随到。”

“传!”

很快,一位全身甲胄的中年军官就出现在船舱内,二话不说,“噗通”跪倒,头都不敢抬。

那位亲信僚属立即关上舱门,与来护儿的亲卫们全神戒备,不让任何人接近船舱。

来护儿怒目而视,似乎要生吞活剥了跪在眼前的军官,但他忍住了,极力控制住了情绪,良久,才低声吐出两个字,“二郎在哪?”

二郎就是来渊,偃师都尉海陵侯来渊。在来护儿的一群儿子里,六子来整最为出色,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