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 (第1/4页)

屯蒲荩�芯蹙屯耆�煌��芙粽牛�踔劣行┲舷ⅲ�暇鼓媳贝笳降恼匠【嗬牒颖苯�阱氤撸�院颖庇跋焯�螅�坏┠媳贝笳绞Ю��甭埠粜ザ�拢�蚝颖北囟ㄏ萑胝交穑�獠唤龌崴鸷Φ胶颖比说睦�妫�圆┝甏奘系睦�嬉彩且桓龀林卮蚧鳌�

“如果没有第三次东征,等于前两次东征白打了,等于把前两次东征所获利益拱手送给了大漠北虏,大漠北虏不费吹灰之力就掌控了远东诸虏,拿下了远东之利,而更严重的是,大漠北虏看到中土陷入困境,必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联合远东诸虏大规模南下入侵。”

“如果有第三次东征,就不能重蹈覆辙,就不能再一次半途而废。如果再一次功亏一篑,对外就是拱手把远东之利送给了大漠北虏,大漠北虏的入侵速度会更快,而对内则是国力再受损耗,自废武功,在北虏入侵后难以进行有效阻御,极有可能败给北虏,再遭重创,如此雪上加霜,一败涂地。”

“如果第三次东征彻底摧毁了高句丽,征服了远东诸虏,等于斩断了大漠北虏的一只胳膊,如此中土便在南北大战中赢得了一些优势,而这些优势在南北大战爆发后必然有效帮助中土阻御北虏,甚至有可能帮助中土击败北虏,为中土恢复国力赢得充足时间。”

崔钰和崔九频频点头,完全认同李风云的分析,接着崔钰问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齐王实现了北上戍边之目的,你也带着联盟大军顺利进入长城一线,你们携手合作,确保了北疆安全,但第三次东征却依旧未能实现预期之目标,未能彻底摧毁高句丽,结果是什么?”

李风云摇头苦笑,“结果证明了中土的虚弱,南北大战会迅速爆发,北虏入侵的规模前所未有,中土就此陷入崩溃的深渊。”

。。。

第五百八十七章 这是底线

预测终归是预测,它只是形势发展的一种趋势,而不是事实,除了李风云外,真正感受到山雨欲来,危机四伏,天崩地裂者还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将信将疑、静观其变的态度。

数百年来中外大势始终紧张,南北大战的狼烟也从未停止过,中土对北虏的入侵也习以为常,所以未来数年内北虏入侵也好,不入侵也罢,只要不触及到切身利益,大多数人还是“麻木不仁”,好在博陵崔氏眼光独到,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南北大战,而是年复一年的战争对国内政局的不利影响。当今国内政局的核心矛盾是改革和保守之间的矛盾,一旦改革因为战争的失败而遭遇重挫,改革派和保守派大打出手,国内政局就有可能崩溃,而国内政局的崩溃则可能导致统一大业的崩溃,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的深渊,这对豪门世家的影响就大了,关系到生存存亡啊,所以博陵崔氏当然要防患于未然,早早就未雨绸缪,以防不测。

李风云对未来局势的预测越是糟糕,对博陵崔氏这等大豪门来说就越是利益攸关,越要小心防范。相比起来,普通贵族(寒门)和平民从统一大业中所获得的利益本来就很少,他们对中外局势的不利变化感触很“麻木”,当然了,他们也没有提前防范的能力和实力,洪水来了,他们无处可逃,只能等死,不像大豪门,早早就备好舟船以为逃生。这就是处在“食物链”高端和低端之间的区别。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洪水,实力最强大的圣主和中枢竭尽全力疏浚河道,实力较弱的齐王和李风云是联手在局部地区加固堤坝,而实力更弱的博陵崔氏是打造船只准备逃生,至于普罗大众,不论是清醒者还是一无所知者,只有等死。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蚍蜉撼树的事可以做,但没有意义。李风云现在就在蚍蜉撼树,而博陵崔氏不会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博陵崔氏必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竭尽所能趋利避害。

因此崔钰和崔九最最关心的还是联盟在河北如何立足,如何发展,联盟的立足和发展对博陵崔楸的切身利益有多大影响。依据李风云的预测,第三次东征即便形成了事实,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战果,而一旦第三次东征“虎头蛇尾”甚至再次功亏一篑,则南北大战必将迅速爆发。这样算起来,最糟糕的情况下,两年内南北大战就要开打,这对联盟来说就是噩耗,纯粹是自取死路。联盟怎么办?当然要加快发展速度,而加快发展速度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粮食,先把肚子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去抢地盘,如此一来简单明了,联盟大军马上就要攻城拔寨,烧杀掳掠,而河北北部郡县就要重蹈鲁西南之覆辙,在熊熊战火中尸横遍野,甚至赤地千里。

这肯定是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和中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