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 (第1/4页)

,还有联盟的那些豪帅们,都将被残酷的现实迎头痛击。”

“某明白了。”岳高说道,“幻想破灭后,所有追随齐王的人为了对抗圣主,不得不聚集到联盟的大旗下,联盟因此具备了据北疆而称霸的强大实力。”

李风云点点头,“某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两年后,李子雄、韩世谔、周仲等人都将成为联盟的一员,为联盟效力。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与他们精诚合作,建立信任。虽然此举看上去是积极帮助齐王夺取皇统,但实际上却是为我们的联盟称霸北疆蓄积力量。”

“如此说来,明公亲自带着河北人攻打高阳,也是为了拉拢河北人,赢得河北人的信任,防止河北人脱盟而去?”郭明问道。

“的确如此。”李道,“联盟如果没有过冬的粮食,第一个下山的就是河北人,毕竟河北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但河北人下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在某些势力的策反下,与南北双方的走私者里应外合,在我们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那就严重了。所以某不但要从高阳抢到过冬的粮食,还要利用高阳一战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上,让他们成为圣主和中枢的必杀之贼,让他们在河北根本没有存身之地,就此断绝他们脱盟的念想,从此不得不与联盟共存亡。”

“明公是否有攻陷高阳的把握?”郭明追问道。这是关键,河北人不可能任由李风云驱使,不计代价地攻打高阳,他们要保存实力,一旦攻击受阻,则脱盟而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李风云微笑点头,“正因为有绝对把握,所以某才敢实施此策,否则岂不被你们说中,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了。”

至此,郭明、钟信、曹昆和岳高总算被李风云所说服。当然,前提是他们绝对信任李风云,否则任由李得天花乱坠,也难以行压制住他们心中的怨念。

黎明前,吕明星率骠骑军第一个离开了封龙山,踏上了北上立足之路。

这天上午,李思行飞马赶至赵郡首府平棘,向赵郡李氏的老宗主禀报联盟的最新动向。李风云回归联盟后,立即控制了联盟决策,直接否定了由李氏所提出来的西进太原的建议,断然决定北上飞狐开辟立足之地。

这在老宗主的预料当中,之前他已接到崔氏的书信,知道李风云进入燕北的决心非常大,甚至不惜与崔氏决裂,分道扬镳,而李风云对联盟的掌控力也太强,李风云回归后不可能再让赵郡李氏影响到联盟的决策,所以老宗主听说联盟北上飞狐后并不惊讶,只是让他意外的是,李子雄竟然公开扬言要挑起南北大战,这就值得关注了。

。。。

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

在老宗主看来,南北关系恶化,南北战争爆发,这很正常,有史为。《 而自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大战就更频繁,且中土基本上被动防御,处于守势,但现在中土统一,国力蒸蒸日上,南北双方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中土占有一定优势,按道理这应该有利于改善南北关系。然而今日中土的当权派在国防策略上过于激进,改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频频出击,直接激化了南北矛盾。

不过这依旧不具备爆发南北战争的条件,毕竟这几年大漠上并没有遭受大规模的灾害,突厥人刚刚统一大漠也需要时间稳定局势,北虏在整体实力上依旧与中土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主动南下入侵不但没有胜算,反而会陷自己于被动。

但是,假如中土主动挑衅,甚至主动挑起战事,北虏退无可退,忍无可忍,不得不反击,那南北大战的确会爆发。

从联盟北上飞狐,决意立足于燕北便能看出,李子雄不是大放厥词,李风云也不是一时冲动,这是有预谋的行动,是有以断绝南北走私来激化南北矛盾,继而蓄意引发南北大战的意图。为什么要蓄意挑起南北大战?很显然齐王为了夺取皇统,要铤而走险、殊死一搏了。

齐王为什么要铤而走险?老宗主分析齐王已经走投无路了。杨玄感兵变的背后有齐王的影子,齐王绝不会错过如此佳机,但棋差一着,杨玄感竟然在六月初发动兵变,在远征军水陆两路大军均未进入平壤战场的时候便急不可待地发动了兵变,结果把自己送上了绝路。不知道这是有人蓄意为之,还是天意使然,总之齐王一看形势不对,果断“悬崖勒马”,转而积极谋求逃生之路。

李思行告诉老宗主,李风云推测圣主和中枢要发动第三次东征,而齐王以北上戍边为求生之策,显然与这一预测有直接关系。老宗主对这一预测嗤之以鼻,他认为绝不会有第三次东征。

连续两次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