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部分 (第1/4页)

李子雄关注地看着眼前这个强忍怒火的年轻人,感觉其与关在笼子里的困兽十分相似,都处在失控的边缘。李子雄想了一下,劝慰道,“某不知道你为何如此肯定圣主和中枢会在明年春天发动第三次东征,但就目前中外局势而言,某尚看不到圣主和中枢有发动第三次东征的可能,毕竟杨玄感败亡后,两京政局会迎来一个斗争**,西京因为处境艰难,只能被动防守,妥协忍让的余地已经很小,而指望东都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放弃痛打西京的机会,主动向西京妥协,也是绝无可能,所以两京政局若想在未来数月时间内迅速稳定下来,可能性微乎其微。退一步说,东都即便为了创造第三次东征的条件而主动向西京妥协,但谁敢保证第三次东征期间,不会有第二个杨玄感出现,不会再爆发一次兵变?”

李风云望着眼前这个发须灰白的老人,感觉他和裴世矩一样,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严重缺乏冒险精神,行事风格过于保守,不敢在关键时刻行险一搏,相比起来,圣主和中枢里的主战派倒是锐意进取,敢于进攻。事实上在坚强实力做保障的情况下,政治上就应该锐意进取,军事上就应该杀伐果断,就应该在关键时刻显露出自己强健的肌肉和不屈的意志,阻碍和遏制对手,给对手以强大威慑,让对手意识到正面作战的代价过于巨大,继而迫使对手不得不妥协让步。

当然,就目前的中土现状来说,继续“秀肌肉”可能给对手色厉荏苒、虚张声势之感,但关键问题是,中土自统一之后,的确强大了,国力飞速发展,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外部力量根本击败不了它,这也是事实,所以即便对手认定中土在虚张声势,也不敢轻易向中土发动攻击。

“中土内部问题的确比我们想像得更严重,杨玄感兵变把掩藏在两京政局下的矛盾公开化了,两京ˋ目已成定局,这导致中土政局就此走向了分裂和动荡。”李风云手指李子雄说道,“而这正是你愿意加入联盟与某合作的原因所在,因为你看到了存在于未来的机会。这个机会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则是巨大的政治危机,为了拯救这一危机,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外部的战争,试图以外部战争来转嫁国内的矛盾,以外部战争的胜利来巩固和加强中央威权,继而利用这个威权来遏制和打击国内对手,结束分裂和动荡的政局,成功化解这场可能导致国祚崩亡的政治危机。”

“这就是某认定明年春天圣主和中枢发动第三次东征的原因所在。”李风云正色说道,“之前某已经解释过多次,但在这件事上,你和联盟很多人都持保守立场,都认为圣主和中枢会放弃东征,在国防和外交战略上会转为被动防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土将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然后再卷土重来,再向外征伐。然而你们都有意识地忽略了一个关键,那就是圣主和改革派将为此付出改革停滞、倒退甚至失败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必然导致改革派失去执政权,全面退出朝堂。这可能吗?圣主会放弃改革?改革派会放弃执政权?”

李子雄不以为然,质问道,“难道闻喜公(裴世矩)也会改变自己的保守立场?目前中外局势下,能否发动第三次东征,闻喜公的意见至关重要,这一点显而易见。”

“闻喜公已经改变立场,转而积极支持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李风云语气平静地说道。

李子雄惊讶不已,“有何凭证?”

李风云当即把裴世矩在八月初八中枢核心决策层上的两个提议说了出来,一个是举荐齐王北上戍边,一个是有条件招抚反叛大军。

这两个提议表面上都是为了解决北疆镇戍危机,但把它们与裴世矩西进之策的目的联系起来,实质上就是要稳定西、北两疆局势。而无论是这两个提议,还是西进之策,首要兼顾到的都是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必定会在中枢遭巨大阻力。如今裴世矩已经开始西行,两个提议也开始实施,那么足以证明裴世矩在政治上做出了巨大妥协,而最大的政治妥协,无疑就是支持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他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

李子雄闻言,眼前顿时一亮,心里也暗自松了口气,一股喜悦情不自禁涌上心头,就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就如在惊涛骇浪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个最让他忧心的难题终于有了解决的希望。

对他而言,南北战争、第三次东征、齐王北上戍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重返贵族行列,重新成为人上人,为子孙后代、亲朋故旧、门生子弟谋取到一个好未来,所以建功立业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而朝廷招抚亦是手段之一,相比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