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部分 (第1/4页)

冯鸿思考良久,不得不接受孔颖达的分析和推断。从大局来看,缓兵之计对奚族的确不利,不论局势向哪个方向展,也不论突厥人是否出兵支援,奚族都因为粮草武器的严重缺乏而深陷困境,拖延的时间越久,对奚族越不利,到了一定期限就连生存都困难,更不要说打仗了。另外就是契丹人,刚刚遭到奚族入侵饱受重创的契丹人,怎么可能会因为突厥人的威逼利诱就一笑泯恩仇?契丹大贺氏联盟势必会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把奚族往死里打,若能彻底摧毁奚族这个世仇,契丹人的收益就非常丰厚了。

“对于一个种族来说,关键时刻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对了,种族将展壮大,反之,种族将瞬间灭亡。”孔颖达语不惊人死不休,“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大漠上的历代强者,匈奴人何在?柔然人又何在?而消亡在历史长河中的小种族,更是不计其数。”

“今天是奚族的生死存亡之刻,选择对了,奚族将展壮大,甚至像鲜卑人一样,脱胎换骨,代代繁衍,反之,选择错了,就是亡族灭种之祸。”

“今天的选择实际上很简单,成王败寇,强者为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选择强者,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冯鸿稍加权衡后,暗自苦叹,躬身一礼,“若做出最好选择,奚族能否保住既有利益?”

孔颖达断然摇手,“绝无可能。若奚族数年前拿着安州投奔中土,倒能保住既有利益,但形势展到今天这一步,奚族拿什么保住既有利益?”

冯鸿还想极力游说,孔颖达当即阻止,“言尽于此,你可返东岸详细告之。总之一句话,时间拖得越久,奚族能够保住的利益就越少,如果拖到今年年底,某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奚族能够生存下去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

第813章 漫天要价

九月三十,安州,武列水。‘

李风云接到了李子雄的书信。圣主和中枢对收复安州的态度在他预料之中,官方给予支持的条件也在他的估计之中,但他不会妥协,不会把飞狐留守军队撤进安州,这直接关系到了联盟生死存亡,关系到了未来称霸大业,根本没有退让余地。

李风云回书李子雄。安州的收复,东北局势的混乱,为圣主动第三次东征创造了极好的外部条件,接下来联盟只要牢牢控制安州,推动南北局势向有利于中土方向展,圣主必然动第三次东征。基于这一预测,李风云要求,联盟在与官方的谈判中必须死守底线,虽然这会给联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时间在联盟这边,联盟拖得起,第三次东征却拖不起,圣主和中枢为了赢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必然让步。

第三次东征胜利结束后,中土休整两三年,恢复了元气,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东、西两部突厥了。这一趋势非常明显,一目了然,事实上自圣主登基以来,在国防和外交战略上就表现了强烈的扩张意图,先是西征,现在是东征,东征结束后不是北伐就是再一次西征,这一点毋庸置疑。东、西两部突厥都难以独自对抗强大的中土,再加上前车之鉴,东、西两部突厥为避免重蹈衰落之覆辙,在中土国力蒸蒸日上之际,谁都不敢轻易用兵,一旦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必有亡族灭种之祸,所以不难预见,面对虎视眈眈、野心勃勃、日益强大的中土,东、西两部突厥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展,必然利用中土连年征战疲惫不堪国力衰退之良机,联手夹击中土,南北战争轰然爆。趁你病要你命,这个道理太浅显,从东、西两部突厥的立场来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果不在中土虚弱的时候动攻击,那么等到中土恢复元气,遭到攻击的就是它们了。‘

因此李风云“老调重弹”,坚持自己的预测,认定南北大战必将在两年内爆。如果南北大战将在两年内爆,那么明年是中土的第三次东征,圣主和中枢需要安州这个关键棋子在南北对峙的大棋局中挥作用,肯定会对联盟做出适度让步,等到后年,南北大战爆,那在战争爆前,圣主和中枢不可能一无所知,更不可能不竭尽全力、不用尽一切手段进行战争准备,而东北和联盟在这场战争中可以挥的作用难以估量,为此圣主和中枢不但会做出更大让步,甚至会给出非常优厚的条件进行招抚。

基于这一预测,李风云告诉李子雄,你和韩世谔等权贵若想重回东都,一年时间不够,仅靠收复安州这个功劳也不够,赦免你们的罪责只能让你们保全性命,却拿不回过去的权力和财富,而若想重建权势,唯一的机会就是两年内的南北大战,唯有击败突厥人,在南北战场上建立功勋,你们才能重建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